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这是记者22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了解的信息。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这十年,京津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澎湃,协同发展迸发强劲合力。
日前,在位于京滨工业园的海纳川海拉(天津)车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戴着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在各自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该公司主要为北京奔驰提供整车全套的照明解决方案,是武清智能制造产业的突出代表。
烟台港与环渤海湾周边港口协同发展合作再推进,成功开启“1+8”战略合作新局面。
记者4日从河北省廊坊市政府获悉,廊坊市依据《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历时1年多时间编制了廊坊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发展“5+12”系列规划。近日,“5+12”系列规划正式获得廊坊市政府批复,为全面推进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发展奠定了规划基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和基层处处长李创认为,塑造健康湾区,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促进粤港澳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便港澳居民在内地看病就医,为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来内地办医提供便利。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奋力答好“疫情大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考”的“双考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目前,天津11个市级在建公路、港口水运、铁路重点项目已经复工9项,复工率达到82%。
记者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获悉,近年来,天津市通过优化金融政策环境、完善合作机制、加强金融创新等方式,扎实推进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以“促进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共创大湾区新机遇”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10日在港举办,与会者认为香港应放眼大湾区广阔市场,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推动创新,真正抓住发展契机。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用于技术保护和交易的知识产权和其他法律工具必须跟上新创新和新发展模式的步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在雄安新区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现场会,来自京津冀三省市,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委及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5月19日,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部门在河北廊坊举办“通武廊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恳谈会”,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今年将在科技创新、文旅交流、交通互联、教育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警、医疗卫生、北运河生态文化、市场监管等9个方面开展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郭兰峰21日在此间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现场会上说,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要在五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近日,河北沧州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同加快推进黄骅港集装箱发展。这是天津港与河北港口城市及港口集团开展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合作。这标志着津冀港口间的协同发展正在提速,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两年前的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被各界寄予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厚望。 如今,天津自贸区的本地改革任务完成近九成,自主制度创新举措“落地率”达到96%,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助力明显,用事实交出了不俗的答卷。
显示 1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