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以“新战略引领新发展 新生态‘碳路’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年度首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广州南沙举行,探寻立足南沙优势、服务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创新路径。
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作用,已成为中国科学界聚焦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兰州大学积极开展碳排放相关研究,为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提供了相应的科技支撑。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11日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将“碳中和”“碳达峰”新增进入制度创新重点领域,创新低碳发展路径,着力提升项目建设和区域发展的“绿值”。
树立优选风向标,引领时尚新绿风。10月26日,由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优选绿风,时尚未来”2021第十届柯桥时尚周启幕活动在浙江绍兴柯桥举行。
日前,江西出台加快发展绿色保险的指导意见,引导督促全省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助力江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作为新能源工程项目贵州电网公司500千伏八河变电站扩建工程顺利建成,畅通了新能源并网通道,满足区域内新能源消纳需求,助力贵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减税降费、鼓励创新、金融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带动我国海洋经济全面复苏。特别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蓝色途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在会上表示,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实施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
他,敢攻,对自动化仪表技术中的弱项,敢于钻研攻关,不退缩;他,敢争,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参加国家级赛事,彰显灼灼风华。 他,就是王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铝业杯”第十四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仪器仪表维修工项目冠军,一个扎根生产一线的河南豫光仪表维修工。
今年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关键之年,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不断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新春伊始,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1月12日下午,中韩绿色发展与企业担当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圆满落幕。此次研讨会由人民网韩国公司、中国光大银行首尔分行共同主办,韩国环境部、韩国中国商会、中关村驻韩国联络处协办,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中韩各界300余名嘉宾参会。
11月15日,首届新材料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首届碳中和国际实践大会近日在京举行。会议聚焦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近百名国内外政商学界人士及外国驻华机构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与会。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航运业何以“脱碳”转型?11月9日,“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服务产业新机遇——第四届世界油商大会航运专业论坛”在浙江舟山召开,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聚焦“双碳目标”下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发展,共同探讨低碳绿色的国际海事服务生态圈打造。
在进博会各大场馆,绿色能源、绿色智能家电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随处可见。本届进博会,绿色低碳成为一大看点。
记者从中国标准化协会获悉,10月22日,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化技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绿色生产与消费交流会在广东佛山举行。会上,业界专家学者就标准化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双碳”标准化体系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成交电量达79.35亿千瓦时——前不久,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受到了发电和用电企业的欢迎。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消费绿电已成为不少市场主体的共识。实际上,除了绿电交易,在中国还存在绿证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几个市场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这几类市场?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园区企业通常又是用能大户。“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组织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
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在202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循环经济有助于从源头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脱钩,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节能降碳成为我国航空运输业的重中之重。
显示 2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