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说,如今美国政治风险加大,社会分裂加深,民众对政府信任程度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美国看起来“不像发达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9%,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2%。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月18日表示,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中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稳定。
文章确定了一些无法解释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差异的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产出增长、产出缺口、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疫情封锁限制、港口经济放缓、财政刺激措施。但仍不可将所有这些因素排除在全球通胀飙升促成因素之外。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730亿美元,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2017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继续改善。发达经济体总体复苏平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普遍回暖;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和印度继续引领增长。但全球复苏并不平衡,结构性强劲增长仍未出现,依然面临不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速也放缓。2016年,35个OECD成员国经济总产出较上年增长1.7%,较2015年的2.4%放缓,也是2013年以来最慢增速。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经济环比增速从第三季度的0.5%放缓至0.4%。
世界银行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显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的带动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较2016年明显改善,但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风险将威胁全球经济增长。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MAREK DABROWSKI在《发达经济体会陷入债务陷阱?》一文中表示,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出现快速增长。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达到了和平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且仍在继续增长,这些经济体的主权偿付能力也因此受到质疑。
《发达经济体与相关政策辩论情况:2016年秋季评估报告》一文中重新评估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当前低增长和低利率环境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尽管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低,但需求依旧衰弱。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刺激需求的重担,而它的能力范围越来越有限。财政政策增加产量的空间很大,应更积极的对该领域进行探索。
国际金融业协会9日发布的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报告说,在进行了8年多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实践后,主要发达经济体似乎已将货币政策用到了极限,开始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放松财政政策上来。
该报告对139个经济体进行了“网络就绪指数”排名,衡量它们在打造有利环境、促使信息和通信技术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进展。芬兰、瑞典、挪威和美国分列榜单第二至五位。报告指出,与去年相比,约四分之三经济体的“网络就绪指数”得分有所提高。但无论在全球还是地区层面,各经济体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
显示 13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