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在保护数百万农村居民免受饥饿和贫困方面的潜在作用,同时也分析了他们适应日益增长的气候变化压力的能力。
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
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11月14日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11月14日召开2022年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向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哈萨克斯坦政府近日宣布,到2035年将建成总装机容量达到10吉瓦的新能源项目。
通过提供对国家中长期规划工作洞察,本文讨论如何整合能源规划工具,以帮助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公用事业公司制定政策目标和设计长期清洁能源路径。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444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9.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22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
五年前,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方是绿色的》的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导力”。这家美国智库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电力生产国”。此外,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投资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一切都表明,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据国家能源局官网7日消息,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8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南方电网公司15日发布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当中显示,该公司当年固定资产投资1357亿元;服务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8%。
各国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将决定未来的全球能源系统。随着世界开始远离化石燃料,中国在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东盟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潜力,但其主要能源仍以化石燃料的生产和消费为主。东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导致该地区面临着环境长期遭受破坏和国际声誉受损的风险。东盟各成员国可以把重点放在最适合本国国情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上。
通过保证稳定供能的支持系统,混合发电站旨在应对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间歇性问题。西班牙有欧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之一,可以通过将水抽回水库以将其作为储能形式来解决部分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和间歇性问题。而中国想要走得更远。
2022年,北京将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2%,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不低于19%,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8%以上。
截至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1亿千瓦,同比增长15.1%;其中,常规水电3.6亿千瓦、抽水蓄能0.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亿千瓦。
智利微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娜·多拉多几十年的研究使她确信,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独特的生态系统正受到不断扩大锂矿威胁。多年来,她一直试图说服国家领导人保护这个地方。现在,她抓住了一个历史性机会:她在2021年当选智利制宪会议议员。她的努力会对世界范围内向可再生能源转变产生更广泛影响吗?
本文讨论商业和工业消费者在采用可再生能源时面临的挑战。由于可再生能源价格具有竞争力,商业和工业消费者有从电网转移到自己发电的趋势。为避免这种转变,公用事业公司正计划提供新解决方案,本文讨论在消费者中采用这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贝恩公司、淡马锡控股和微软联合编制的《2022年东南亚绿色经济报告》7日在淡马锡主办的2022年生态繁荣周活动中发布。 报告指出,目前五个碳减排杠杆领域带来的切实可投资机会将驱动东南亚60%的碳减排潜力。这五个领域分别是森林保护、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电动车、可持续农业和建成环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显示 363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