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注重绿色与可持续,更多中小规模的项目将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资金投放,也将逐步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倾斜。
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需要更有力的政策,以及通过东盟电网开展区域合作和创新的融资模式。东盟各国政府的决策将决定该地区能否实现其可再生能源目标。
作者在文中表示,中国最近宣布将在埃及建立一个价值6.58亿美元的工业综合体,利用当地开采的磷矿石生产磷酸,这提升了这个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形象。尽管埃及并非中国企业在“全球南方”投资组合中的个例,但这些行动对非洲有利,有助于加速其工业化转型步伐。
如果澳大利亚认真对待《澳大利亚未来制造法案》,那么与中国的合作是必选项。
近期,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建设绿电直连项目。这能够令企业轻松追踪其电力来源,并证明其为可再生能源。
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相反,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造福世界。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为全球气候行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6月8日上午,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顺利开班。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官员参加此次研修班。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引领下,中企化身“绿色使者”,积极投身北非新能源项目,凭着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让一座座光伏电站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拔地而起,为当地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当地时间4日,2025巴西能源大会在巴西东北部皮奥伊州首府特雷西纳正式开幕。
国工业领域三分之一的新增电力需求来自“新三样”(太阳能光伏板、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
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显著加速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
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表示,通过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望在今年年内超过燃煤发电量,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电力来源。
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增长最快、对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技术的主要制造商之一。这将使中国在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治理和规范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步伐。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相继建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
2023年,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国,仅次于新加坡。印尼亦是东南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国家。
中国和海湾国家似乎都找到了一种基于价值链共享中亚市场的合作方式。这可能成为未来海湾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蓝图。
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军企业远景能源与哈萨克斯坦公共事业公司17日在位于杰特苏州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举行了一场开工仪式,双方将携手在哈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智能风机和智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
沙特对绿色技术需求的增长,让中国的产品和投资正涌入该国。多年来,中沙双边贸易几乎完全由中国购买沙特石油主导。但现在,中国对沙特的出口正朝着创纪录高点迈进。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断演变的角色,研究了中国向绿色能源未来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动机和进展。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规划了一条更清晰的道路,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重申了对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承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强调从大型项目转向“小而美”的举措,旨在促进创新的融资方式。
显示 36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