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持续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显著加速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
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克里斯·鲍恩表示,通过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望在今年年内超过燃煤发电量,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电力来源。
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增长最快、对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技术的主要制造商之一。这将使中国在未来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治理和规范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非洲国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步伐。一座座风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相继建起,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
2023年,中国是印尼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国,仅次于新加坡。印尼亦是东南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国家。
中国和海湾国家似乎都找到了一种基于价值链共享中亚市场的合作方式。这可能成为未来海湾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蓝图。
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军企业远景能源与哈萨克斯坦公共事业公司17日在位于杰特苏州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举行了一场开工仪式,双方将携手在哈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智能风机和智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
沙特对绿色技术需求的增长,让中国的产品和投资正涌入该国。多年来,中沙双边贸易几乎完全由中国购买沙特石油主导。但现在,中国对沙特的出口正朝着创纪录高点迈进。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断演变的角色,研究了中国向绿色能源未来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动机和进展。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规划了一条更清晰的道路,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清洁能源项目,重申了对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承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强调从大型项目转向“小而美”的举措,旨在促进创新的融资方式。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机制可以帮助非洲部署负担得起的低碳技术。
新数据显示,中国对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停滞后,2023年出现反弹。
10月11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助力全球南南合作”主题论坛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会上,《绿色对外开放与南南合作》专题政策研究报告的发布,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9月2日在京发布的《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研究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及国际视角,深入剖析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关键要素,全面分析非洲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促进该领域投资的原则与建议。
中国正在积极转向可再生能源。由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迅速发展,原定的2030年装机目标已于今年夏天提前实现。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飞速发展,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避免气候灾难的最大希望。
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该目标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不断增长的低碳产能能否满足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随着能源安全引发的担忧得到缓解,以及政府对绿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一系列政策公告凸显中国在加快气候行动方面的信心日益增强。
对许多能源匮乏的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光伏发电是电网供电的首选。
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7月16日宣布分别与三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以推动沙特可再生能源设备和零部件本地化生产。
显示 35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