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太国家继续数字化转型之旅,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基础设施,以确保人工智能创新不会以牺牲环境稳定为代价。
预计未来,中国的粮食需求还将增加,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加强粮食安全。
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一个变革性的项目,将有可能重塑巴基斯坦的面貌和未来轮廓。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最近的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带来的广泛影响将进一步加剧,这说明迫切需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29日,普华永道在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发布《可持续城市发展助力消费升级》报告,聚焦于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升级的联动关系、发展趋势和实践路径重点,分享了“生态理念绿色消费深入人心”等三大趋势,“战略实施、顶层设计、政策落实”等四大策略。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阿斯旺可持续和平与发展论坛21日在埃及南部历史名城阿斯旺开幕,与会者将聚焦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应对恐怖主义等问题。
为了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可持续,与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有抵御力的粮食系统。这对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十个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国家之一。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当前的绿色资金流不足以满足该国日益增长的需求。
疫情过后,全球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大增。世界各国的计划表明,基础设施很可能成为公共支出复苏的支柱,并支持受疫情严重冲击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联合早报》7月22日报道:金融数据科技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最新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加76%至5516亿美元,创下历年最高的半年纪录。
当前,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开发是全球工程行业关注的焦点。从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PPP模式作为开发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一条光明之路,越来越受到国内和海外的重视,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
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金融扶贫如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发挥金融的特有优势,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效。增强造血能力、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加大金融知识培训……在近日举办的2018金融企业扶贫论坛上,来自金融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金融扶贫建言献策。
对近期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债务风险问题,尼日利亚财长做出回应,她指出,出现债务风险的非洲国家主要是那些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而尼日利亚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债务水平是可持续的。
以“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东亚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东盟“10+3”能源合作论坛29日-30日在北京召开。中外专家共同围绕共创东亚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东亚能源合作、东亚能源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能源产能合作与互联互通、可再生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东亚能源合作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平台、推动东亚能源合作深入发展等议题进入了深入讨论。
显示 1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