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配套活动“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
记者从17日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2021年,国家文物局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实,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近日,皖南土墩墓群万牛墩片区文物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繁昌窑遗址博物馆研学和接待中心项目方案先后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11月30日在京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在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础上更名组建,将逐步建成我国考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
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出通知,就疫情防控期间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有关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明确各文博单位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责任,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实施细则和应急预案,不搞“一刀切”。
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资格管理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国家文物局12月5日在杭州举行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开通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和在线管理系统,推进文保工程资质管理“一网通办”。
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是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方向。国家文物局12月5日在杭州举行第七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首次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选取全国各地文物建筑开放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展示行业和社会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共同作出的努力。
国家文物局近日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了4项重要考古成果。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发现自各地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4月8日下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与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局长章慧霓分别代表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合作谅解备忘录》。
针对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于4月11日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一事,国家文物局10日发表声明称,已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
记者30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由国家文物局、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主办的2017年内地、香港、澳门历史建筑活化再用研讨会29日至30日在香港举行。
根据倡议,联盟将加强成员间合作致力开展丝路文化遗产领域的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针对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研发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夯实丝绸之路上的民意基础。
“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文物入境展览累计116个。”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7日在京表示,文物进出境展览日益受到国家元首的高度重视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化对话的“重头戏”。
显示 13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