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和花旗的分析师上调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此前中国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大大好于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6日将2022年和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2%和2.9%,这是该机构继4月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之后的再次下调。
日本内阁府日前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3.0%,这是该国经济继一季度显著萎缩后再度下滑。多名经济学家表示,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年内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的目标或难以达成。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和其他银行本周提高了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把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从较早前的5.5%提高到6.3%。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8日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高于此前4.1%的预期。上调是基于“有证据表明,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复苏速度快于最初预期”。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月15日闭幕,在随后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刚刚过去的2022年,上海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5%以上。
世界银行当地时间1月10日公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低于2022年6月预计的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1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与7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较7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IMF预测,2022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放缓至3.2%,比4月的预测值低了0.4个百分点,约为去年增速的一半。它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9%,而3个月前的预测值为3.6%。
泰国央行(BOT)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将对泰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将减少泰国货物和产品的出口需求。
5月18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发布《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22年年中更新)》称,俄乌冲突影响了疫情下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在欧洲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推升了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
16日,欧委会发布2022年春季经济预测,下调欧盟增长前景,并上调通胀预期。欧委会表示,欧盟经济自疫情中复苏,显现长期强劲扩张前景,但俄乌冲突给欧盟经济带来新挑战,导致供应再次中断和不确定性增加,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欧盟经济。
国际能源署(IEA)12日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下调今年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
鉴于俄乌冲突持续和近几个月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6%,并建议采取行动保护全球经济。
世界银行1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21年增长5.5%,2022年将增长4.1%,均较此前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
欧委会发布2021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指出,受疫苗接种及限制解除等因素拉动,欧盟经济反弹速度持续快于预期,至今年三季度已略微低于疫前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至4.6%。
7月15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表示,受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和旅游业疲软影响,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2.2%,低于此前预计的3.4%。
印尼央行行长7月12日宣布,根据对近期疫情限制措施影响的初步评估,已将其对2021年印尼经济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4.6%下调至3.8%。
据哈萨克斯坦总理府官网发布消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日前发布《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将2021年哈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上调至3.6%。
显示 6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