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近三成购买美国国债。按照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避险规则,中国也购买了欧元和日元资产。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重新回到3万亿美元以上,凸显两个成果。一是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稳定,二是遏制了资本外流的颓势。
在1月份突破3万亿美元的整数关口之后,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重回“3万亿”。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051.24亿美元,较1月末上升69亿美元。
金融分析人士认为,历经数月下滑后,一系列有利因素将支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趋于基本稳定。中国央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经过连续7个月的减少,规模跌破3万亿美元,降至29982.04亿美元,但环比降幅有所收窄。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3万亿”关口徘徊数月后,在今年1月还是收缩捅破了这个“整数关口”,降至29982.04亿美元。不过,外汇储备规模同比和环比降幅明显收窄,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外汇储备连续下降,引发社会关注。在美国新政府的政策不确定、美联储加息步伐或加快的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将呈现哪些新趋势?外储是否要死守“3万亿”关口?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应。
官方数据显示,英国政府外汇储备在5个月内减少了50亿美元(约5%),是近10年来最大幅度且最持久的下降。
2016年1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数据,中国11月外汇储备30515.98亿美元,较前一月下降690.57亿美元,降幅2.2%;这也是2016年7月以来,外汇储备连续第5个月下滑,同时,创下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到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安全吗?外汇储备够用吗?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紧贴”7关口、外汇储备“直逼”3万亿美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相关人士22日表示,美元未来走势不会是单方向的,外汇储备也不单纯与汇率单项挂钩,市场无需对某一点位做过度解读。央行将通过多项措施,为人民币债券加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创造条件,引导更多外资投入境内市场。
韩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前后动用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然难缓解市场对韩元贬值的预期。2014年,俄罗斯因石油价格大跌等原因遭遇卢布危机,同样企图拿出外汇储备进行“对抗”,却发现杯水车薪。其主要原因都是,总体而言,长期来看,汇率总是会回到以基本经济面为基础的均衡价格附近。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万亿美元,已连续4个月减少,为201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新公布的数据引发市场对中国资本外流扩大的担忧。然而,外汇储备减少并不等同于资本外流,外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重估效应和外储投资收益也是外汇储备变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851.67亿美元,较7月末减少158.9亿美元。部分市场人士表示,外汇储备重现“缩水”情形,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增加。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双双下跌,特别是中间价波动幅度显著加大,累计贬值0.59%,为连续四个月下跌。
人民币贬值预期及其连续贬值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下降,是新情况,也是正常情况,是偶然,也是必然。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管理的难度,或来自于对于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担忧,也从根本上反映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信心不足。
截止到今年5月末,坦桑尼亚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9亿美元,可满足4.1个月商品和服务进口的需要。根据东共体货币政策的要求,每个成员国外汇储备应达到满足4个半月的进口要求。坦桑尼亚央行称,至2017财政年度末,坦外储总额将至少能满足4个月的进口。今年以来,坦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储有所增加。
刚刚过去的7月,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可谓压力双双缓解。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尽管较上月下降0.1%,但仍保持了3.2万亿美元规模;人民币汇率指数则较6月末升值0.34%,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据巴央行最新消息,截至2015-16财年末,巴外汇储备额达230.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央行持有181.29亿美元,商业银行持有剩余的49.56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的数据,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051.62亿美元,较上月增长134.26亿美元。SDR计值的外储余额也出现正增长。然而,6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为何不降反升?
坦桑尼亚央行行长恩杜鲁6月20日在东南部非洲中央银行行长论坛宣布,坦央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币种,占外汇储备的5%。恩强调,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非洲国家应认真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储备、投资和清算货币。
显示 183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