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出口加工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记者7日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获悉,滨海新区2020年首批14个“新基建”项目日前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达139亿元。
中国德国商会5月29日表示,第一架包机航班LH342将于欧洲中部时间29日晚8点从法兰克福起飞,计划于5月30日抵达天津。第二架飞往上海的航班拟定于6月3日从法兰克福起飞。这两班由汉莎航空集团承运的包机将带回德企外籍员工等约400人。
近日,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在天津市东丽经开区氢能产业园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建成能源中心、供氢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国内新能源整车领域的研发验证和测试基地。记者:杨子春 李泽锟(报道员)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5月25日,天津货运航空的“天津=和田”扶贫专班在完成运输扶贫鸡苗任务后,装载着新疆特色农产品顺利返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同时,这也标志着天津正式开通至新疆和田的货运航班。记者:邓浩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演艺市场受到不少影响,天津一些文艺院团和剧场纷纷转战“云端”,努力尝试“云”中求“机”。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制定推出了10条举措,进一步推进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和天津市各项稳外贸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呈现加快态势,带动了天津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
入夜,随着天津“网红”地标——“天津之眼”摩天轮的绚烂转动,津城的夜开始热闹起来。在“五一”假期的带动下,夜市霓虹中、食客相谈间,“夜经济”正在为“疫”后城市带来生机。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28日在商务部召开的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有四方面亮点。
在28日举行的“津城献爱心、精准助脱贫”天津市消费扶贫“云签约”活动上,天津市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和合作地区解决农、畜、牧产品“卖难”和滞销问题,确保疫情期间消费扶贫不断线。
“惠企21条”“27条措施”等政策定纲定向,“金融快速响应机制”架起银企桥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津出实招、想办法帮企业解资金难题、缓税费压力,护航中小微企业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天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干部下沉、政策下地,抓“龙头”、带“龙身”,规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9%,“链式复产”为“双战双胜”提供有力支撑。
4月11日,天津市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视频形式举行“云签约”。双方确定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力能源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二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7月1日前竣工,正处于施工阶段的一期工程预计于2021年6月完成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分两期建设,瞄准打造中国北方会展旗舰平台。
日前,天津市人社局、天津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深入实施“双创”战略,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疫情之中,天津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并未停歇,充分利用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邮递办、咨询办等途径,最大限度做到不见面审批。同时,对助力疫情防控的企业和项目打开绿色通道,为企业复产复工提供便利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6日,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及武清区王庆坨公交专用充电站电力配套工程完成土建施工,将于本月底送电。
记者从天津市人社局获悉,截至目前,天津市社保中心已完成企业申报核定15.27万户,占1月份核定户数的96.83%,缴费272.4万人,占1月份缴费人数的94.6%。其中,免征企业15.03万户,缴费210.9万人,减半征收企业2319户,缴费61.5万人,为企业减负32.55亿元。
记者22日从天津海关获悉,受春节因素及疫情影响,今年1至2月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90.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9.8%,但对东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
显示 429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