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5个方面提出18类44项措施,进一步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计15条,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税费减免、稳岗用工、金融支持等方面分类施策,投入真金白银,进行精准扶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记者从天津滨海机场获悉,27日,天津滨海机场开始执行2022年夏航季航班计划。本航季,天津滨海机场计划执行航线175条,计划通航城市120个,计划执行运输架次将达到3932架次/周,同比2021年夏航季分别增长9%、2%、3%。
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和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天津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天津将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合作,深化“鲁班工坊”建设。
记者2日从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获悉,《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记者1日从天津市商务局获悉,天津市全力推动构建国际消费核心承载区,提升改造传统商业街区,建设时尚商业综合体,着力提高城市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
2月28日,伴随着成槽机的轰鸣声,由中铁北京工程局天津公司承建的天津地铁Z2线项目渤龙湖站—春华路站区间小里程端地下连续墙开始施工,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工。
记者日前获悉,作为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国家管网集团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本月已接卸7艘LNG船舶,且LNG外输量突破2000万吨,约合280亿方天然气,给天津LNG增添了充足“底气”,为北京冬奥会乃至华北地区的能源供应保驾护航。
日前,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明确要完善海水淡化产业链,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海水淡化工程等建设,拓展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应用场景,促进海水淡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1月1日,备受瞩目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记者7日从天津海关获悉,近日,经天津海关审核认定,天津汇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天津市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
天津数据安全产业(人才)联盟30日揭牌成立,中国(天津)自贸区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同步发布。
记者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获悉,上线两年来,天津FT账户业务规模突破4000亿元,助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同时人行天津分行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
据天津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天津市进出口总值达7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比2019年同期增长17.9%。其中,出口3133.4亿元,增长24.2%;进口3866.6亿元,增长8.1%。
近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双方签署了《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关于协同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
据天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天津市跨境电商共计申报进口清单288.25万单,同比增长1.73%,进口销售额5.58亿元,同比增长1.45%。
记者8日从天津市商务局获悉,截止目前,天津跨境电商综试区“双11”期间已累计完成进口成交单量近200万单,进口销售额近3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整个“双11”期间天津市跨境电商进口总单量将达300万单,将创历史新高。
海河国际消费高峰论坛近日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以“双循环格局下共创国际消费新机遇”为主题,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参会人士共同围绕“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展开多层次对话。
今年1月至8月,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51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较2019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出口2397.6亿元,增长20.3%;进口3116.6亿元,增长9.1%。
天津车驰港口检验中心启动仪式近日在天津港保税区举行。
记者从天津经开区获悉,8月18日10时,天津南港港铁物流专用线正式开通,待后续完善货运开通手续后,该专用线将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据悉,该线路是天津市加快“公转铁”,打通港区铁运“最后一公里”,促进津城滨城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铁路线。
显示 445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