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部地方性特定产业环保监管办法在天津发布。
10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发文,批复同意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离岸基地”)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
今年前4个月,天津飞机整机保税维修再制造数量居全国第一。天津港保税区12日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进一步支持航空保税维修及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记者从22日举行的“天津自贸区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市场主体累计达7.9万户,是自贸区成立前的3倍。
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向海关申请办理了一笔保税维修货物零部件出境维修业务。“现在,保税维修货物的零部件出区维修时,我们不需再对飞机整体进行申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维修业务范围。”企业负责人刘先超表示。
记者2日从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获悉,《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项关于京津冀特色制度创新措施已全部实施。另外推出并实施的《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项措施》和《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高地,天津利用天津自贸区这片创新“试验田”,用“大胆试”的制度创新,不断催生出创新成果,也让颇具当地特色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在智能科技和金融创新的驱动下,天津自贸区试图打造冷链物流快速集聚发展的中国样本。
5月20日10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X9202次中欧班列(天津-乌兰巴托)在北京铁路局京铁物流中心所属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发车,编组54辆全部是国际联运的集装箱,满载汽车、配件、食品、服装等货物发往蒙古国。
5月20日10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长鸣,X9202次中欧班列(天津-乌兰巴托)在北京铁路局京铁物流中心所属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发车,编组54辆全部是国际联运的集装箱,满载汽车、配件、食品、服装等货物发往蒙古国。
挂牌5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5年来,天津自贸区临空经济蓬勃发展,远洋船舶通达四海,制度创新让这片“试验田”生机勃勃。
记者25日从天津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加快创新步伐。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实施40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
《总体方案》90项任务和两批175项自主创新措施已基本完成;《深改方案》中的128项任务已完成77项,其中2018年的84项任务已完成64项。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采取多项举措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这是记者从29日举行的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天津自贸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目前区域内“一带一路”海伟跨境电商业务运营的示范仓库已与多家国际跨境电商集团、投资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已成为天津自贸区内的稀缺资源。该广场的运营将为天津保税区乃至全国自贸区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26日下午,天津自贸试验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走出去”成为发布会上的最热词。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表示,天津自贸区创新对外投资监管制度,建立对外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记者从7月25日举行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自去年4月21日挂牌至今,天津自贸试验区两批175项制度创新举措已有八成落地。今年以来,行政体制的“十个一”改革基本完成,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顺利实施,以及“金改30条”大部分政策的落地,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天津自贸试验区还编制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风险防控措施清单》,建立完善了市场监管随机抽查联合检查制度。
作为中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天津自贸区自设立以来,优惠的政策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发展优势,让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嗅到了商机,加速在天津自贸区的落地和布局。据天津市商务委介绍,自去年10月份天津获批成为全国第八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后,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天津跨境贸易的重头戏,跨境电商试点与自贸区优惠政策的结合,为跨境电商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显示 1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