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删除了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的表述,保持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并重提宏观政策做好跨周期调节,强调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尽快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大技改投资。
应该看到,仅靠宽松货币政策难以解决欧洲经济面临的所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推进欧元区内部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欧洲央行现行的货币政策不仅可能在欧元区内部引发新的经济结构失衡,还极有可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消极的外溢效应。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呈现普涨态势,但近期波动明显加剧。分析人士警告,在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引发流动性泛滥背景下,这些市场至少局部范围已存在泡沫,容易在短期内暴涨或暴跌,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印尼总统佐科维2月17日在雅加达独立宫接见多位媒体总编辑时表示,为提高普罗大众尤其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政府将对房地产领域采取宽松政策,因此政府决定从2021年3月1日开始,降低奢侈品销售税。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22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与会官员们呼吁今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9年,世界经济来到了十字路口,在多重风险和挑战的寒流夹击中,努力辨明前路,迎风前行。
日本央行25日在货币政策会议上修改了政策利率的前景指针,明确提出“至少到2020年春季前后”将维持通过目前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实现的超低利率。
23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记者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日本央行将综合考虑经济、物价、金融市场形势,在有必要的时候推出更多货币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决定修改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事实上允许一定程度的长期利率上浮。物价上涨预期持续难以达到,央行无法平息对在市场与金融机构中日益显现的副作用的批评。与推进走向收紧宽松的“退出战略”的欧美相比,日本的行动滞后变得明显,央行政策迎来了拐点。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欧洲央行可能从7月份开始调整前瞻性指引,向外界释放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明确信号。报道认为,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基本可控,通胀水平趋向低于但接近2%的政策目标,上述表述将在下半年成为欧洲央行与市场沟通的基调。同时,欧洲央行可能在今年秋天公布渐进式退出量化宽松(QE)的方案。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6日在布鲁塞尔表示,虽然有短期利好经济数据,但宽松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如果未来欧元区通胀前景黯淡,该行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举措。
显示 11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