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码对华打压,美国近年来不择手段,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幌子出台“芯片法案”等一系列遏制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举措,充分体现其霸权思维和“双标”做派。
最近一场配方奶粉供应危机席卷美国,数百万嗷嗷待哺的婴儿在这个世界头号发达国家面临饥饿威胁,成为美国“病态”经济体系下资本垄断损害民生的最新写照。
在近期闭幕的七国集团峰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打着增进“平等”的旗号,再度拿“非市场经济”标签抹黑中国。这样的话术无法掩饰其伪平等、真霸凌的本质。
市场监管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我国市场监管现代化背景基础上,从中国现有监管机构缺乏明确法律地位和应有权威性、现行政府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短板弱项、市场监管联动推进任务重难度大、市场监管权责脱节和风险叠加问题突出、市场监管不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需要等方面剖析了问题。
今年1至4月,灵璧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32 家,同比增长30.67%,其中新设企业792户,新设个体工商户4640户。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1.46亿户,增长了近1.6倍,年均净增长超过1000万户。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总结经验,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简单移植和抄袭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国不但坚持发展市场经济,而且也始终不渝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今年12月11日,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按照当年入会协议,世贸组织应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欧盟、美国、日本官方表态以及部分商业团体呼吁反对中国获得此待遇,并酝酿在多行业加收惩罚性关税措施。引发了智库专家的关注。
自从有“市场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围绕“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这似乎已经成为经济学界最永恒的话题之一,争论几百年,却始终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之中。经济界却因此诞生许多理论“大家”,博士无数,最终答案依然莫衷一是。这似乎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越是简单的事情,越难以获得一致的结论。
欧洲议会全体会议12日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表示,欧盟一些企业和工会组织担心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将有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从而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欧盟就业。
中国民众普遍认为该国的确需要进一步加深改革,但也应加强对欧盟成员国的游说,而不是谈判,使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抛弃非市场经济待遇的时候来了》,加图研究所研究员K. William Watson3月9日发布。文章表示,在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例中,美国和欧洲贸易官员采用了所谓的“非市场经济方法论”对待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这一行动忽略了中国厂商采用的实际价格,造成不可预知和不切实际的高反倾销税。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专家Fran?ois Godement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欧洲利益》一文中表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一个转移人们注意力的东西。WTO规则下甚至没有对该词的定义。
显示 13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