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到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叩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到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
6月1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承接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围绕第一批565项省级赋权事项,绥芬河自贸片区推出多项举措,为中国沿边开放贡献“绥芬河方案”。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在论坛全体会议环节表示,山东省港口集团将不断放大港口平台作用和枢纽功能,在市北区RCEP核心区打造集聚现代经贸要素的万能接口,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3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庆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部署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3日,商务部召开新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外资司及4省市商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乌克兰工商会主席根纳季·奇日科夫日前在基辅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上海很快将出台综合性意见,推动浦东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探索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
相关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利用外资总规模将达6900亿美元左右。中国也是疫情期间全球极少数吸收外资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预计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4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急剧萎缩,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面对疫情下的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如何选择?是开放还是封闭?一系列重大举措给出了答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稳定器”。专家认为,随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仍将是外商投资热土。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
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自贸区政策推出7年来首次“进京”,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日,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也正式揭牌,提出了一揽子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看点颇多。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日前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领导人出席并同企业家代表互动交流。海外商学界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机遇,中国助力世界经济走出低迷。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记者获悉,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背景下,我国将以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综合示范区为平台,在其5年3轮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加速开放探索,推动服务业升级,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先行先试。
2020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8日开幕,大会聚焦“海上丝路”和新经济业态,吸引了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企业前来对接投资贸易新机遇。
据中国政府网7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工程创造了全球汽车制造业新纪录。今年6月,特斯拉在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份额更是攀升至23%。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工商界人士认为,中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中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信心。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环境,为全球商界创造更多机遇。在华外资企业人士表示,中国的不懈努力,让他们受益良多,他们对中国市场环境更加看好。
显示 86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