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让文物活起来——故宫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于6月4日至6日分别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泰国惠灵顿国际学校举行三场活动。
4月2日一早,故宫文华殿内人潮涌动。这里举行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首日对游客开放,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等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汇聚一殿,吸引众多“文博粉”前来打卡。
推动中国考古走向世界、与世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向世界打开交流中华文化的窗口……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考古、文保、展览走出去,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将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更广阔的舞台为世界所识所赏,也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洲四海 ‘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正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出。展览汇集了来自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4家文博机构,以及中国10个省区市13家收藏单位的文物,共展出84件/套展品。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的春节文化展”16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揭幕,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皇家过年的文化传统和仪式相关文物近120件(套),为观众呈现充满喜庆和清宫年味的春节文化大观。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承诺未来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合作。
自7月21日起,故宫博物院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有序开放珍宝馆、钟表馆和慈宁宫、东西六宫等常设展厅。
4月29日,故宫博物院官网发布公告。公告指出,根据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故宫博物院自2020年5月1日起有序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
“太和殿的窗棂纹样是最高等级的,称作三交六椀菱花窗,三根棂条相交,交点用竹钉或木钉固定住……”镜头里,红墙绿柳,春意盎然,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正介绍着紫禁城鲜为人知的建筑细节及其背后的故事。
4月5日、6日,故宫博物院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抖音、腾讯新闻等网络平台举办3场直播。这是故宫自1月25日闭馆以来首次直播,展示了不同寻常的阒静春景。
进入故宫博物院官网首页“数字文物库”,可以让你宅家也能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读历史。
记者27日获悉,故宫博物院与落户杭州的世界旅游博物馆“强强联手”,通过签订框架协议,故宫博物院将就展陈、文创产品研发、主题展览等与世界旅游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故宫博物院协办,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共同承办的2019“一带一路”人文历史摄影展11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这次展览包括乾隆时期的清宫春节曲目戏本,这份戏本也被网友戏称为“清朝春晚节目单”。
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范围内,既有林地又有湿地,未来将有一座超过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在此拔地而起,这就是故宫北院区。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建成后,文物展厅面积达35000平方米,众多在故宫博物院库房里难以露面的珍贵文物,都将有机会在这里亮相。
在北京,故宫作为出游的重要目的地,“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有约8万人前来参观。在这个黄金周,故宫的城墙实现南北贯通,游客可以体验“高空行走”,而原本略显冷门的延禧宫,也成为需要排队等待的“打卡地”。小长假的故宫游,还有哪些新亮点?
“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17日于故宫博物院开幕,展出卡塔尔阿勒萨尼亲王收藏的500余件稀世文物藏品。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施雨岑)数字技术将使未来的博物馆变成什么样?数字时代的传统文化会迎来怎样的新生?28日,来自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的相关领域负责人、高校学者和机构代表汇聚故宫博物院,交流文化与科技跨界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探讨科技“点亮”传统文化的多种路径。
11月30日,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丝路山水地图》的捐赠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受邀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许荣茂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互动课程21日首次走进澳大利亚悉尼市小学,为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中澳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显示 2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