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2017年5月的全国调查显示,该国的互联网使用率仍然非常有限,这一情况与教育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调查还揭示了印尼购买社交媒体“粉丝”和假账号行为的流行。印尼应考率覆盖面、速度、安全和隐私、教育、社区和体制结构等问题,以便缩小这一鸿沟。
韩国和新加坡有潜力在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保护主义抬头的世界中倡导自由贸易等一系列广泛议题方面进行合作。
过去两年,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印尼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增长了78%,这股金融领域的变革之风说明,优化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印尼的繁荣。印尼总统佐科日前签署该国历史上第一份《电子商务路线图》,为印尼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新方向。
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手机技术已经对非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信息通信技术迅速扩展,但非洲面临着潜在的数字鸿沟。G20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的办法,帮助非洲国家跨越数字鸿沟,充分实现数字红利。此外,G20与非洲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方面的伙伴关系还应以过去的经验教训为基础。
手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非洲企业家和消费者创造了许多新机遇,也扩大了政府重点服务的覆盖面。要跨越数字鸿沟,参与数字经济,并充分利用由之得到的利益,非洲需要在监管、教育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采取果断行动。
综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均衡性,其中既有像以色列、爱沙尼亚、新加坡这样数字化水平处于全球前列的国家,也有很多国家仍处于不发达之列。
G20如何管理破坏性自动化和“数字化”的逆风?印度和硅谷都在讨论提供普遍的基本收入来管理这一新动态。通过国内和跨国政策,G20一直参与的是正规经济。但讽刺的是,管理破坏性数字力量的最佳方式可能是通过技术来接纳非正规部门。
2016年12月17日,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与互联网与社会中心和塔克沙希拉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以加密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会议强调了许多核心问题,认为加密政策需要有更为深入的考量。本文根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解决了印度2015年加密政策草案中所强调的一些问题,还对下一个加密政策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本文探讨技术创新如何改进中国能源管理。作者分析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能源消费和自然资源的影响。除此之外,文章还将探讨智能电网、智能仪表、可再生能源、新兴技术以及中国的“互联网+”计划等可用于管理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潜在手段。
互联网和手机的愈发普及、网上市场的发展及用户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正在非洲大陆创造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值此之际,技术能够用于为非洲迅速增长的青年人群创造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证据突显出数字经济创造就业的潜力。不过,数字工作也具有风险。工人和决策者有充分的理由担心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在数字经济下,无法被技术所取代的人才技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劳动力市场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诸多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其次,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争夺战。第三,90后、95后新生代成为职场主力军,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就业文化亦对传统人才管理模式提出挑战。
经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在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深入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使新的组织内外协作模式顺畅运行。
数字支付系统的普遍使用无疑将改变风险、犯罪和安全的维度。随着网络罪犯将目光转向数字在线交易,他们可能主导未来的经济犯罪。
金融服务需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并且要保证透明和安全,同时使价格和产品功能达成最佳平衡。引入数字金融服务需要有序和协调的政策法规。同时在各个层面培育技术创新,使金融市场和系统更高效,并有助于金融稳定。亚开行可以帮助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普惠并刺激广泛的经济增长。
据估算,网络犯罪每年使全球经济蒙受4450亿美元损失。网络不安全现在是一种全球风险,这种不安全性是商业风险还是“负公共产品”?
据估算,网络犯罪每年使全球经济蒙受4450亿美元损失。网络不安全现在是一种全球风险,这种不安全性是商业风险还是“负公共产品”?如果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被视为商业风险,谁应承担降低这一风险的责任?
印度将于2017年成为举办全球网络空间会议的首个非经合组织国家。全球网络空间会议旨在促进关于“安全,灵活和可信的全球数字环境”的对话,允许印度为全球数字经济确定前瞻性议程,并组织地缘政治对网络稳定性的讨论。这是印度巩固在诸如网络和气候变化等外交政策前沿领域领导地位的一次机会,因为这些领域的国际制度尚未建立
关于印度数字平台经济未来的对话大多是关于在新兴经济中创造就业、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对创造就业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以及数字平台经济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被归入了其次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两方面对话需要并行讨论。
显示 869 条中的 841 到 8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