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突文明交流论坛4月26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卡拉姆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第39届突尼斯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重点活动,来自中突两国文化界、出版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约150人参加了论坛。
11月25日至27日,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古学家、作家、音乐家等3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第二届“良渚论坛”,围绕“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题开展研讨,共商文明交流互鉴。
首届良渚论坛举办以来,中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建设丝绸之路六大联盟,跨越不同文化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文明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框架。
为了全面保护、研究、利用文化遗产,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
“这是一片历史与艺术的沃土。”即将结束在敦煌的行程时,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巴巴加纳·瓦基勒说,他在敦煌看到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国与世界已有数千年的交往,古代丝绸之路非常重要,尼日利亚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期待未来更多的合作。
“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驻华使节对话会7日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22国30名驻华使节和高级别外交官和中国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就“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共同探讨。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它让异域珍品纷至沓来,也使中国瑰宝走向世界。
5月27日,中国—东盟文明交流合作论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
正在中国国博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为中意两国文明交流架起一座新桥梁,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馆长斯特凡纳·韦尔热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文明之间的交流绝对必要且源远流长,这正是这个展览所展示的精神。”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物发掘、研究以及保护工作上合作成果不断,书写了文明交流的美好篇章。
9月14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
以“美丽中国·造福人民”为主题的2021年“第三届中国旅游文化周”4月30日以在线形式在英国启动,面向当地民众推出一批精心打造的线上文化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阿电子图书馆项目的顺利实施是中阿文明交融互鉴的一个真实写照。”阿盟驻华代表处主任马哈穆德·艾勒艾敏19日表示,通过项目网站的资源服务,让中国和阿盟各国民众及专家学者可以通过网站资源了解彼此特色文化,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素材。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汇集亚洲全部47国及希腊、埃及的451件组文物,参展国家数量、文物数量和精致程度前所未有,堪称“文物领域的奥林匹克”。
5月16日至22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活动之一,亚洲美食节活动同期举行。北京、广州、成都和杭州等城市也陆续举办美食文化活动,以美食为纽带,推动亚洲美食文明大发展、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对于即将召开的大会,亚洲国家以及众多域外国家普遍认为恰逢其时,给予高度赞赏和热切期待。
即将于5月15日开幕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以文化为媒介,探讨如何更好地建设民心相通之路。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大会将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举办开幕式和六场平行分论坛,还将举办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亚洲美食节等活动。
一直以来,中国致力于文明互学互鉴,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显示 1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