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东盟各国在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稳定地区经济等方面不断凝聚共识、强化合作,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既增强了地区抗疫信心,也为提振世界经济作出自身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口罩、呼吸机、检测盒等医疗用品出现短缺。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4月6日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正在警示“美国经济依赖中国制造和供应链的方式”。然而,全球医疗用品贸易的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全球医疗产品贸易一直是发达经济体的“生意”。
有报道称,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2000余名官兵中,有一半以上人的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这凸显了新冠肺炎对海军行动的潜在影响。美国海军也经历着类似挑战。
鉴于围绕新冠肺炎会如何影响健康、经济和社会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制定应对政策很困难。回过头来看,当时明智的措施可能代价高昂,而且无效。不留遗憾的政策是指,无论情况如何演变,现在都值得实施的政策。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大爆发之际,荷兰政府宣布了更加严格的措施,以防止新冠肺炎的进一步传播。比荷卢知识产权局(BOIP)将承担责任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视为其社会责任。
自1月10日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公布以来,全球有关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进程迅速推进。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着针对新冠病毒的约86种候选疫苗研发工作,且已有三个候选疫苗进入第一阶段的试验。然而,要证明疫苗的工作原理,发现它可能遇到的任何罕见问题以及制造足以满足全世界需求数量的疫苗都需要时间。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10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1844863例,死亡病例达117021例。欧洲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9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日前表示,当前欧洲地区确诊病例约占全球病例的一半,仍然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13日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指出,迄今没有证据表明卡介苗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目前不推荐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新冠肺炎。
期待美国经济早日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活力状态的人一定忘了2008-2009年经济大衰退之后美国经济复苏多么缓慢。他们也不可能注意到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强劲逆风,这种逆风目前正在欧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形成。到目前为止,毫无疑问,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的经济衰退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的经济衰退会更加严重。
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其中的贫困国家)而言,进出口贸易是一种强大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工具,能够帮助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因此,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应迅速实施有助于保护全球生命的贸易政策,拓宽人们获得价格实惠的医疗用品的渠道。
随着疫情高峰的过去,欧盟应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其外部政策的影响上。欧盟应该从考虑邻近地区的需求开始,即使目前其援助它们的能力有限。欧盟不应忽视大流行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影响。此外,欧盟还应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合作,以确保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会成为采取长期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借口。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将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事件。本文中学者就未来社会和经济世界可能出现的根本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当欧佩克的行动可能对市场产生某种影响时,该组织可能会在未来达成另一项供应安排。
新冠肺炎疫情正给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压力,也导致多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美贸易争端和英国退欧彰显全球经济体系的脆弱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国际贸易制度和各国间商业关系的脆弱性更显而易见。人们仍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协调的全球性倡议,来处理当前危机。
乌克兰对危机并不陌生。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正值该国已经面临若干严峻挑战之时,包括经济脆弱和顿巴斯地区冲突持续。 为避免新的经济危机并防止乌克兰资源贫乏的医疗体系崩溃,乌克兰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采取协调一致、沟通充分的应对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夺去了众多生命,也给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领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影响,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和税收收入大幅下滑,计划外的财政支出迅速增加,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债。
许多经济学家却支持疫情期间的囤积居奇行为。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经济学家并不是希望民众买不到防疫用品。他们认为,飞涨的价格会刺激生产,而限制价格的政策则会限制供应,弊大于利。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口罩短缺显示,经济学家的这种观点需要修正。
本文旨在简明扼要地抓住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自然的和政治的——并概述大流行在美国可能会如何发展的三种情景。类似的轨迹可能会在整个北美和欧洲展开。流行病通过改变人口、国家、社会、经济、规范和治理结构来改变历史。政治选择对决定结果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生计和福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尽管世界各国正努力应对这场当代最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但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团体却在寻求利用持续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来扩大存在,以及散布恐慌和仇恨。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终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危机过后全球贸易将有所不同。国际贸易模式将发生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各国政府当前正将贸易作为应对疫情的政策杠杆(通过施加贸易限制或通过降低关税),还因为存在更多结构性因素,例如数字化的推进。
危机时期,投资者通常会寻求避险资产,从而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逃离,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局部影响和某些关键商品的价格暴跌也正在造成破坏。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似乎是风暴的开始,而新兴经济体的财政和货币操纵空间要小得多。
显示 303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