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在过去40年里已成为中国经济显著增长的一块基石。
9月28日,由民建黑龙江省委会主办的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民建会员企业对接服务洽谈会在哈尔滨举行。
7月24日上午,银川市第二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召开。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民营经济”成为高频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结合发展实际,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脚步更加坚定。
长沙县深化“走找想促”活动,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坚持以“创新驱动增添动能、招商引资优结构、营商环境强底色”服务民营经济,持续擦亮民营经济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满两周年,运输安全平稳有序,累计客流超2000万人次。
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和相关政策备受关注。1月2日至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晋江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在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的福建,这次会议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信号。
1月2日是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举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拿出“真金白银”全力支持民营经济。
“上云上平台”“双跨型工业互联网”“链式转型”……这是记者近日在我国东中西部多地调研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状况中,听到企业负责人经常提到的新鲜词儿,折射出数字化转型的蓬勃之势。
记者近期在调研民营经济时,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负责人讲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民营企业需要扶持政策,更需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改革。”
记者近期在浙江、上海、山东、北京、重庆等地调研发现,自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以来,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各地通过做减法,全面清理各类针对民企的准入壁垒;通过做除法,破除妨碍民企公平竞争的深层次制度障碍。
记者近日在长三角地区调研民营经济时,接触到一批在当下挑战中依然保持韧性与活力的民营企业,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企业尽管规模不同、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模式不同,但往往在价值理念、对前景的判断乃至具体的经营策略上,都体现了高度的相似性。
2023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是“民营经济”。围绕民营经济,一批含金量满满的政策集中出台,聚焦关键环节、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着力营造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推出25条具体举措,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通过记者梳理,一起看看这些举措将如何支持民企融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在新华社13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我们将围绕政策、交流、合作、监测、评估、宣传搭建六个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空间。
来自中国与非洲政府机构及杰出企业的代表们8日下午齐聚浙江省金华市,共同围绕“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聚焦中非供应链、产业链发展”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享真知灼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近日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上说,将从立足职能定位抓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抓落实、多措并举抓落实三方面扎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多月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推出配套举措。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围绕建立违约失信信息源头获取和认定机制、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强化工作落实的政策保障等3个方面提出9条举措。
显示 10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