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领导人共同宣布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5年来,澜湄六国开创“发展为先、务实高效、项目为本”的澜湄模式,推动澜湄合作走深走实,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为各国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
今年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启动五周年。26日,首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交流校地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论坛上,“澜湄青年在线”启动运行。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24日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创立以来为地区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中方在澜湄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11月23日,中国驻泰国使馆临时代办杨欣和泰国商业部次长汶亚叻在曼谷签署澜湄合作专项基金2020年度商业项目合作协议。中方将资助泰方开展澜湄国家经济特区跨境贸易研究和促进工作。
11月17日,中国驻泰国使馆临时代办杨欣和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次长统斌在曼谷签署中泰澜湄合作专项基金2020年度农业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方将资助泰方开展食品安全、病虫害防治、土壤治理、可持续发展农业系统推广等4个项目。
澜湄农业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六国不断完善合作规划,加强务实合作,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农业项目,对提升区域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相互投资和贸易,服务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澜湄合作正在从贸易往来向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信息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等领域发展,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深度对接的时机已成熟,须在通关便利、基建投入、物流接驳等方面加强对接,释放出更多的地区合作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澜湄合作之间进一步对接,澜湄国家在市场相互开放方面还有较大空间。这也能够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开发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2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在会后发表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万象宣言》中,各方宣布加强政治和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人文交流伙伴关系、澜湄合作机制伙伴关系。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杨欣24日在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说,在当天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各方就水资源、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民生等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共识。会议高度肯定了澜湄合作机制4年多来所取得的成就,擘画了地区合作新蓝图。
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召开之际,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次区域合作的典范,成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版,推动实现惠及流域所有民众的“澜湄梦”。
越南自然与环境保护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黄国勇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启动以来,流域各国通过澜湄合作平台紧密协作,更及时高效地解决本地区面临的挑战,为各国民众带来长期福祉。
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向北驱车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干丹省莫穆坎普县斯瓦安普乡。澜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援柬减贫示范合作项目推动这里的两个扶贫村在新冠疫情下持续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23日,第三个澜湄周暨澜湄合作启动四周年活动正式启幕。澜湄合作机制成立4年来,云南省将澜湄合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打造一个全区域覆盖、多主体参与、各层面互动的澜湄合作立体平台,与其他澜湄国家“五通”建设稳步推进。
2020年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缅甸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3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根据协议,中国将向缅甸提供670余万美元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助力缅甸发展农业、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共22个惠民项目。
2月2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老挝外长沙伦赛共同主持,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泰国外长敦、缅甸国际合作部部长觉丁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出席。
澜湄合作机制的成功创建是作为制度倡议方的中国和作为参与方的中南半岛五国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考量共同促成的结果。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追求区域引领的重要机制,有助于我国输出优质产能、制定技术标准、培育共同市场、传播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威望。
显示 64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