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数次提及“二级关税”,因在俄乌停火、美伊谈判等事项上“不遂愿”,特朗普近日“吐槽”俄罗斯和伊朗,并威胁将对所有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征收“二级关税”,对伊朗实施“二级制裁”,甚至对伊朗发出“轰炸”威胁。
特朗普的关税和美国贸易政策的整体不确定性可能会在三个方面影响欧盟经济。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迷恋或许与化石燃料或军事设施无太大关系,而主要与对绿色技术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有关。
作者认为,在美国参与度降低的情况下,中国可以在东南亚深化双边关系和推动多边倡议。中国还可能继续寻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美国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的政策在2月4日按计划进行。作者认为,中国初步的反应很克制。与六年前相比,中国对这场贸易争端做了更好的准备。
作者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发表集体声明,重申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承诺遵守其原则,同时制定一个协调一致的国际战略,支持和重振受到美国行动威胁的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全球贸易规范。
近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从3月4日起对所有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这让越南钢铁行业面临来自美国的双重威胁。
作者在文中表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特朗普的回归并不是一件坏事。在第一任期内,特朗普至少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面对关税,中国没有退缩。相反,北京方面采取了更严厉、更精准、更多样化的应对措施。根本原因是,经过多年的贸易争端,中国的信心、战略和韧性都有所增强。
从长远来看,美国可以在对中亚开放的基础上深化在基础设施投资、稀土开采和反恐方面的合作。
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刚开启就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无论关税威胁只是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还是会付诸实施,东南亚国家都必须更战略性地驾驭这种变幻的贸易格局。
如果美国想要保持早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塑造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就必须更有效地与私营科技企业合作。
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短短一个月内,“密集”颁发经济政策,尤其是在贸易政策上“动作”频频,引发外界普遍关注。特朗普1月20日宣誓就职,誓将任内对部分经济政策进行改革,包括设立对外税务局,负责收取来自关税和所有来自海外的收入;“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采取措施释放本土传统能源生产;撤销旨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强制令”等。
美国的确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但关税可能使美国陷入困境。一旦实施,关税措施就很难被收回,且效力会随着其反复使用而减弱。
2025年是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面临考验的一年。文章认为,澳大利亚可以通过调整外交和贸易关系来管理与中国关系的风险。
作为初步削减和冻结措施的一部分,美国已采取行动,立即终止或暂停美国在孟加拉国支持的所有项目。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会对拉美的贸易、移民、安全和跨国犯罪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这或为欧盟深化与拉美的关系和提升影响力创造机会。
特朗普加征关税等行动将增加美国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并对国际贸易产生短期负面影响。
特朗普在正式上任首日便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再次受到质疑,这将对全球卫生治理带来非同寻常的影响。
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更好办法是协调中美经济政策,而不是征收进口关税。
显示 107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