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部署要求,确保信息制高点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制定本方案。
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日前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甘肃省首个,也是国内第二个内陆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将为甘肃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增添新助力。
眼下正是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市场主体年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集中时期,范富强却不像往年那样忙前忙后应对检查了。今年,他的公司没有被纳入到抽检名录,所以他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挤在工商部门窗口递交公司年检材料,而是安心经营业务。
当前,正值秋粮收购旺季。记者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获悉,作为甘肃省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年该行将投放13亿元贷款,保障甘肃省秋粮收购平稳有序,确保“钱等粮”,杜绝给农民“打白条”问题。
寇广明摩挲着手边装满甜椒种子的纱布袋,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待所有种子完成晾晒、筛选后,他估计今年能挣近两万元,几乎是他以前务农两年收入的总和。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东端,葡萄架宛如大海一望无际。这里有近30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目标是生产出“有品质”的葡萄酒,打造中国葡萄酒的黄金产区。
甘肃省商务厅11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甘肃省国际货运班列发运量快速增长,达225列,已超过2018年全年数量。尤为亮眼的是,前8个月,中欧回程班列同比增长11.2倍,显示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势头良好,投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干旱缺水等相似的地理气候条件让甘肃与以色列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通过引进和利用以色列先进的理念、技术、人才、管理模式等,改造、提升甘肃的农业产业水平和效益,农业“旱旱合作”已经成为甘肃与以色列的合作亮点,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地方合作的良好实践。
记者9日了解到,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明令取消68项证明事项,让群众“办证少跑腿”。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甘肃省“丝路游”十分火爆,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记者8日从甘肃省文旅厅了解到,国庆长假期间,甘肃省接待游客21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5.5%。
世界文化遗产点甘肃锁阳城日前首次启动系统考古发掘。锁阳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池,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
9月3日上午,甘肃省首条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的两徽高速公路(两当县至徽县)通车试运营。项目的建成打通了甘肃省陇南市通往陕西省宝鸡市的高速通道,结束了两当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记者从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获悉,8月15日至18日,甘肃全网尤其是河西地区出现持续大风天气,日均新能源发电量达1.73亿千瓦时,尤其8月18日当天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792亿千瓦时,占当日全网用电量的62%,占全网总发电量的37.8%,创下单日新能源发电量的新高。
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曾是城市居民旅游热门目的地,而现在,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涌入农村,寻找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这使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焕发出新活力。村民们由此有了新营生,不再仅依靠传统农业过日子。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今天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幕。
7月30日,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今年是“一会”和“一节”首次联合举办,主题为“文旅繁荣丝路,美丽战胜贫困”,活动期间将举办“论、展、演、游、贸、创”六大类23项主体活动。
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国贸促会、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拉开帷幕,来自36个国家、15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800余名嘉宾齐聚美丽的当周草原,共同感受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交流发展经验。
正是暑期,地处西北、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的甘肃各地迎来旅游最旺季。从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到有“九色香巴拉”之称的甘南草原,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甘肃各地美丽多元的文旅资源,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24日,甘肃省首个ETC停车场试点项目在兰州市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该省已开启拓展ETC服务场景的建设步伐。
显示 586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