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数字市场法案》(DMA)等政策,对亚马逊、苹果、谷歌、Meta和微软等主要美国科技公司采取强硬监管立场。
英国在脱欧后对科技公司待遇以及欧盟对科技持续监管行动将影响美国数百万消费者和公司。
中国科技公司在第二季度重回增长轨道,它们继续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寄予厚望。
虽然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科技冲击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裁员为公众明显的情绪转变提供一个人性化视角。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是否是大型科技公司的末日,而在于大家是否允许这些公司在太长时间内左右自己的工作、互动和生活方式。
在作为经济和市场宠儿十年之后,科技行业正在遭受打击。有一些关于科技公司 “病毒式传播”裁员的讨论——公司裁员不是因为任何潜在经济原因,而是因为其他人也在这么做。
市场波动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长期影响将是有限的。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体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对技术工作和人才的需求将继续超过供应。
大型科技公司通常指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等科技公司,它们在市场份额、用户数量或全球收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巨头往往会受到立法者最多的审查,并促使出台新监管规定。与此同时,应对中小企业风险的监管动力却不足。
在2022年,科技公司的运气似乎用光了。美国最大公司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月以来已经下跌了五分之一。但数字公司受到的打击更大,以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价值。
本文作者认为,宽带行业劳动力可能更充足,特别是因为许多职业不需要大学或高等学位。宽带工作也有可能更具包容性,更能代表各种人才。美国劳工部和宽带部门行业合作伙伴应考虑共同努力,明确宽带行业现有和新出现的就业机会。
一年前,投资者对东南亚的消费科技巨头们欲罢不能。今年,它们已经无法足够快地注销。整个地区的科技公司都在遭殃。导致今年全球科技股暴跌超过20%的因素也在冲击着东南亚的科技企业。再加上通胀飙升和利率上升的预期,使那些追求短期快速增长而未来才会获得可靠利润的企业失去吸引力。
过去几年,全球许多国家明显出现了对科技巨头进行监管的长期趋势。有趣的是,美国本身正在试图遏制大型科技公司,而美国还是众多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中国高层22日审议通过一项旨在促进支付平台和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工作方案,这些企业被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分析认为,这进一步预示对蚂蚁集团等科技公司的高压整顿将放松,但这些公司未来会被要求“持牌上岗”。
根据美国查林-杰格雷-克里斯马斯职业介绍所的数据,仅在5月,科技行业就有4044人被解雇,超过此前4个月的总和,是自2020年12月以来的最高数字。就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行业的企业而言,它们5月裁员近1620人,而在1至4月间,这一数字不到450人。
虽然各种技术平台大多反恐努力都不为公众所知,但它们已经取得进展。有必要对现状进行评估,以确定下一步措施。本文讨论网上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趋势,回顾科技公司正在采用的一些方法,并探讨跨平台和多方利益相关者解决方案构建。
中国一直处于私营和公共部门支付技术革命前沿。中国科技公司成功用科技二维码系统取代以银行为基础的磁条卡。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随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似乎是为引导中国支付系统远离这些科技公司。中国支付技术所发生的,是一场私营部门创新与政府控制,大科技公司与大银行之间的角逐。
中国政府最近对科技行业实施监管,引起众人担心。从蚂蚁集团推迟上市,到彻底修改民营培训机构管理条例,乃至加大对其他市场领先行业的监管力度,很多人关心这些措施是否意味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发生突然转变。
虽然社交媒体是传播思想的工具,无论好坏,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内容都存在于更广泛的背景下。简单地删除暴力内容并不能解决创建此类内容的原因。
自15年前大众社交媒体出现以来,数字信息的速度和规模让世界各国政府都难以应对仇恨言论、极端主义内容和虚假信息等在线危害。最终,对于在线内容,需要一种一致、全球性方法,而不是由不同公司和政府采取分散方法。
虽然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得到审判表示赞赏,但以往的反垄断执法行动行动迟缓,对直接遏制科技公司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反垄断也并非完全无效。随着全球反垄断监管机构努力识别和纠正大型科技公司的反竞争行为,他们还要能够维护支持创新、创业投资和产品开发的环境,以便改善世界各地的生活。
以色列财经日报《经济学人报》11月9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广告科技公司IronSource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在纳斯达克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显示 29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