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福建、江西、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9年5月,海南正式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自启动建设以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一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通过改革试验和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海外舆论和专家普遍认为,亮眼的半年报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劲与动能;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向好,助益全球经济复苏。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认为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释放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的背景下,越南仍然跻身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行列。在越南政府最近公布有关2020年经济增长数据之后国际媒体所作出的评价。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近期,不少外国媒体在报道中高度评价中国抗疫成果,点赞中国积极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推动抗疫国际合作的努力,驳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借疫情搞污名化的荒谬言行,表达了愿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决心。
3日在印度孟买举行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论坛上,包括政府官员、医卫专家和智库学者等在内的印度各界人士对中国抗击疫情所作努力给予积极评价,并表示看好中国经济韧性和长期竞争力。
近日,又有一些国家政要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抗击疫情表示慰问和支持。
卡塔尔副埃米尔阿卜杜拉29日在多哈表示,卡塔尔与中国互为战略伙伴,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
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副部长阿布德拉赫曼诺夫13日在吉首都比什凯克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是战略伙伴,两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第三届“‘一带一路’—塞尔维亚和‘16+1合作’”国际研讨会19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与会的塞尔维亚政府官员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
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德特勒夫·舍勒21日表示,在德难民融入进程好于预期,是否熟练掌握德语是难民能够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前提。
过去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深层次矛盾,中国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本月18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国是杜特尔特在东盟之外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菲律宾学者、官员对此次访问予以高度评价。
24日是世界发展信息日,民意调查组织“非洲晴雨表”当日发布报告说,大部分非洲人认为中国在非的经济和政治活动为各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15日至16日在印度果阿举行。峰会发表《果阿宣言》,涵盖增强同新兴市场联系、尊重和遵守国际法原则与规则、应对全球安全威胁、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多项内容。海外专家和学者认为此次峰会提振了全球经济增长信心,对中国贡献和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显示 1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