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加剧等挑战,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理念,致力于让各国发展“联”起来,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开拓战略纵深,为遭遇逆风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在全球南方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引领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在美西方推行保护主义、大搞“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为全球化建立新链接、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
知名经济学家、“金砖”概念首创者吉姆·奥尼尔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回归经济全球化符合全球发展逻辑,期待各国通过多边合作真正支撑全球化。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科斯·皮雷斯近日指出,美国政府试图以散布所谓的“产能过剩论”和加征关税的方式阻碍中国发展,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将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5日表示,国际社会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在促进消费升级、经济全球化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
“没有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就没有今天的全球化。”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
记者13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12日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全会上表示,世贸组织改革应促进经济全球化,要通过规则更新和机制保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正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经济发展是各方的关注点之一。国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2023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一周年。1月2日起,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生效实施。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全球供应链仍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APEC各经济体不同领域上下游供应链是否能够在疫情下实现跨境协调,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已百日有余,带来的积极效果十分明显,为面临多重困境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希望,彰显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巨大潜力和内在动力。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一带一路”朋友圈又迎来新伙伴——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中国的发展智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8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参与国家和地区打造了一个重要合作平台,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到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叩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到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
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行。这是中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消费精品展,吸引了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365个品牌参展。
椰风暖人,春花绽放,南海之滨的东屿岛喜迎八方宾客。4月18日至21日,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将在海南博鳌举行。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实施,法媒报道称中毛自贸协定生效对中非合作意义重大。
显示 63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