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顶层设计等做出战略性的规划和指导,通过绿色金融提升投资的绿色水平,为“一带一路”绿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展绿色金融,重点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从源头上降低投资建设对沿线国家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但是绿色低碳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绿色金融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型融资方式,正成为推进全球实现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金融有很大的潜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
江西绿色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将邀请相关金融部门负责人、知名专家、金融机构等,围绕“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绿色金融产融结合”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加快推进的新路径、新思路。
大型融资需求挑战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调节基础设施。到2030年,这一融资预计将达26万亿美元。这需要挤入私人资本来弥合融资、效率和技术差距。然而,可赢利项目的缺乏是一主要障碍。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创新融资办法。
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主体可以帮助“双创”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甄别和评估,并提出应对方案和建议,帮助企业降低项目风险。在此过程中,企业也能逐步建立起与绿色金融项目相适应的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改进或引进更为绿色的工艺,也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自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资金融通成为国际社会热议话题,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进出口银行自成立以来,在支持“走出去”战略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发挥了导向和撬动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月29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本届论坛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主题,交流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沙漠治理与消除贫困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G20汉堡峰会上,研究小组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和改善环境数据可获得性的倡议写入《G20汉堡行动计划》。日前,德国已正式发布了研究小组提交汉堡峰会的《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其中包括《增强金融决策的环境风险分析》。
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亚诺·德·布瑞松19日表示,法国将加强与中国在资本市场尤其是绿色金融市场方面的合作。
接受赤道原则意味着自觉接受来自银行外部的社会监督,也意味着有些涉及民生的项目可能会因其环境、社会因素的评估未达到赤道原则的要求而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考虑到目前中国银行业对赤道原则的接纳程度,绿色金融或许恰好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6月26日,8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总体方案正式出炉。曹明弟表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地方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绿色金融改革和全国性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趟出路子,加快启动全国性的绿色金融改革起到试点示范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16日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探索把绿色信贷纳入货币政策操作合格质押品范围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投入力度。
近几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受到国际瞩目。作为全球仅有的建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三个国家之一,截至2016年6月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0%。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初才启动,发行量从无到有,一年发行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一举占全球三分之一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中国绿色金融以绿色债券为代表债券的发展获得全球瞩目。自2015年底启动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zero”到“hero”的超常规发展,以约占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40%的份额成为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市场。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多边开发机构在绿色发展相关领域累计投资达885亿美元,平均每年约177亿美元。
3月20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在“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市场对话”高层论坛上联合宣布,推出首支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发布行情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该指数的发布,为境内外资本市场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共同标尺和投资工具,是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已经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近段时间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文件相继出炉,践行绿色行动也将随之不断深入。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在致辞中介绍,截至11月末,交易商协会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贴标”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总额也超过170亿元、发行80亿元,已注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投项目预计每年节能量达到1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88万吨,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显示 181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