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成功获选美国总统,美国可能不会出现经济衰退,但或会出现政治衰退。特朗普获选标志着美国政治制度的危机,尤其是对美国的两个主要政党而言。
虽然FBI最后时刻决定不再继续调查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虽然小布什总统夫妇不选特朗普,虽然巴菲特及华尔街投行大佬等力挺希拉里,但特朗普还是以“喝可乐看投票”的轻松心态翻了盘,创造了他的“11月惊奇”。其实,一个毫无政治历练的另类大亨,输给希拉里这样的精英政治家,也算赢了。而特朗普居然真赢了——这对美国是意外,对世界也是意外。
让世界紧张、美国人难堪的2016总统大选落下了帷幕。结果是,特朗普创造了令世界惊奇的“11月惊奇”,他成为年内最大的那只“黑天鹅”。特朗普时代拉开了大幕,但是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应对特朗普领衔主演的大戏。对待这位至少在白宫呆上四年的另类总统,美国人充满焦虑,全世界感到不安。可以说,特朗普时代让美国和世界进入了不确定性状态。
许多发达经济体保持更高水平的贸易敞口,与此同时也安排了庞大的社会支出来应对相关代价。这个选举年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既不是因为公众对贸易的看法突然改变,也不是由反贸易青年所致。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政府支出和补偿政策跟不上技术和贸易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尤其是中国带来的冲击。
支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候选人应该承认,全球化会改变制造业产出的构成。新一届政府的一个合理目标应是鼓励人们提高技能,以便他们仍能轻松就业并有上升空间。一个懂经济学的候选人必须乐意反驳那些支持政府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人。
自1980年起,美元在每届总统大选后那年都会出现2% 到 12%的涨幅(除2008年外)。如此一来,无论此次选举结果如何,美元上涨都是大概率事件。
希拉里如此枉法、特朗普这样“疯狂”,都不是新近的“变异”,而是本性如是。蹊跷在于:今年美国两党偏偏选出这样两个“非常态”候选人;联邦调查局(FBI)、主流媒体这等本应属于“吃瓜群众”的角色,竟然也赤膊上阵;而以往显得“理中客”的民调,今年竟与现实图景完全脱节。
美国总统大选倒数4天,最新民调反映选情紧绷。尽管目前的主流民调仍然显示希拉里·克林顿拥有更大胜算,但笔者认为,金融市场必须将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当作常规乃至大概率事件,而非一般认为的小概率事件,并且注意“平局”这个小概率事件。
美国选情进入最后的焦灼,但是美国精英人士还是希望选一个靠谱的总统。在这点上,希拉里比特朗普更有资格。当FBI决定重启“邮件门”调查时,美国资本市场三大指数应声而跌,也凸显华尔街大佬更希望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
从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经济立场判断,接下来的四年对耶伦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不过,作者认为,若克林顿就任总统,美联储将更轻松的开展其工作,因为特朗普抱有更激进的经济观点且很少关注其独立性。
Feaver是3月份公开反对特朗普担任总统的共和党国家安全领袖中的一员。他表示,提出绝不选择特朗普对他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一步,但是如果特朗普担任总统将会产生异乎寻常的高风险和挑战。
基于候选人在总统竞选中的立场,作者讨论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未来,阐述了跨大西洋关系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可以成为欧盟一个有吸引力的经济伙伴,但如果特朗普入主白宫,美国可能退出其在全球经济中曾起到的领导作用,留下一个不太稳定的世界。
即使希拉里最终摆脱了邮件门丑闻入主白宫,也已经是精疲力尽、遍体鳞伤。因为这届大选不是优中选好,而是无可奈何的两者选一。特朗普曝光了希拉里的所有缺点,严重拉低了她的公众形象。几乎可以确定,希拉里在白宫只能呆四年,美国第一位女总统,不过是过渡人物。
纽约时报广场附近一名无家可归者打出的一张标语,上面写着:给我一美元,否则我就投票给川普(Give me a dollar, or I’m voting for Trump)。选民对这两位候选人似乎怎么都爱不起来。时事评论家时寒冰对美国选民的态度评论道:支持特朗普的人给出的最大理由是讨厌希拉里,而支持希拉里的最大理由是无法忍受特朗普。
近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发表演说,详细阐述其一旦当选将在上任百日内实施的新政,包括废除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放宽能源项目限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宾州历来是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重要“摇摆州”,而葛底斯堡则因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此地发表历史性演说而闻名。
欧洲政界出现了狂热的特朗普主义。正如11月8日希拉里的胜利将是对特朗普最好的打击,欧洲的第一防线将是与特朗普同道的民粹主义者遭遇选举的全面失败。但是他们的选举是否会失败,现在还不能确定。20世纪东欧的独裁主义在今天仍存在重要影响。
这并非奥巴马对川普的贬低。经过三轮美国大选辩论,川普的硬伤逐渐暴露在美国人面前。他没有任何的政治经验,他言行举止相当粗鄙,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政策主张。川普留给公众的是他出格的言论和诸多侮辱女性的丑闻,希拉里的民调已经和川普拉开了距离。不仅民主党大佬对川普展开了最后的围攻,共和党精英也开始和川普保持距离。
如果说一辩暴露了特朗普没有政治经验的硬伤,二辩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个人的“互黑”,则让人看到美国大选的讽刺与残酷。其后曝出的特朗普多项性骚扰和其侮辱女性的丑闻,则让特朗普变得“遍体鳞伤”,他在每个可能处于优势的州民调都低于希拉里。党内大老,也都纷纷取消对特朗普的支持。
为了打击萨拉菲圣战主义持久的吸引力,美国政府及其盟国已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对抗暴力极端主义(CVE)。不过,两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问题依然使从业人员和决策者困惑。下届总统需应对两个问题。
显示 178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