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品牌正在新加坡快速流行。元气森林气泡水、甘源花生、维达卷纸、哈尔滨啤酒、莲花清瘟胶囊等国人耳熟能详的快消品,现在已成为了新加坡各大连锁超市、药妆店、便利店货架上的热销商品。
岁末年初,新华社亚太、亚欧、中东、非洲、拉美、欧洲、北美七大总分社社长“年终观世界”,回眸2022年、前瞻2023年,谈天下大事、世界大势。
2022年是世界经济充满变数的一年,乌克兰危机升级、美联储激进加息、全球通胀飙升、能源和粮食危机发酵……在“黑天鹅”“灰犀牛”交替冲击下,世界经济之舟遭遇顶风逆流,复苏航程充满风险和挑战。展望2023年,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预计增速继续放缓、走势更加分化。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同比增长14.4%,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有哪些看点?业内专家表示,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开放的重点领域,我国将在金融、电信、数据等敏感领域进行开放探索。此外,我国还将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合法权益。
每年第四季度往往是外贸企业冲刺完成年末订单、抢抓次年春季新订单的重要窗口期。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需市场不振等挑战,中国外贸企业持续承压。
今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将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站在这个中阿关系提质增速的新起点,人们期待中国同阿拉伯伙伴进一步推进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美好未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阿拉伯国家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到来,认为此行对中阿关系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为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的中东之行备受瞩目。
11月16日傍晚,一场特殊的视频连线在印尼两地之间举行。巴厘岛主会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下达指令,宣布启动雅万高铁试验运行。万隆分会场,伴着一声清脆鸣笛,一辆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亮起车头大灯,缓缓驶出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商的重要机遇平台。5年来,进博会的辐射效应和“一带一路”的带动效应相得益彰,合力提升发展速度、质量和容量,助力参与各方共享发展机遇。
波光粼粼的黄浦江畔,进博会云集天下客商。不少德国企业的展台亮眼出彩,产品种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新款汽车,医疗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展示……不少企业已签下新的采购订单,达成新的合作意向。中德两国间这样热络合作的场景近年来屡见不鲜。
伦敦是全球重要的金融科技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国际商务中心,在文化、商业、金融、教育、媒体、科技、旅游和交通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影响力。伦敦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此定居、工作和学习。调研了解到,伦敦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改善生态系统、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的方式,来构建城
有着多元文化的悉尼不仅有商业活力,也有宜人的气候条件,在全球知名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和移民。调研了解到,悉尼因地制宜,借助自身自然资源与文旅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与文化软实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宜居城市。
根据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 2022 年全球软实力指数,阿联酋在全球软实力指数中领先于中东和北非地区,跻身全球前15名。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新是第一动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表述连日来引发国际热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推出的诸多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使美国经济过热,经与供应链和关税等问题叠加,其通胀压力明显升高。俄乌冲突则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美国决策者面对通胀高烧难退终于承认通胀不是过渡性的现状,并开始激进加息。
岸田文雄政府将“应对物价上涨、日元贬值”作为重振经济三大改革的重中之重,不过加息不是备选项。分析认为,通胀和日元贬值仍将持续,利用日元贬值来改善经济并不容易。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4日再次收紧货币政策,这是金管局自去年10月以来的连续第五次也是今年年内第四次收紧货币政策。金管局在新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中修改了对通胀压力转弱时间点的判断。分析人士也认为,新加坡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面对通胀问题。
鉴于能源价格高企和持续的供应链问题,欧洲的钢铁、化肥等制造业公司被迫减产、停产或将业务向外转移,而美国是其重要目的地之一。这些影响使欧洲处于经济衰退的边缘,并有可能对其工业造成持久损害,引发欧洲对“去工业化”的担忧。
160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近百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10万多平方米展览总面积……为期4天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9日落下帷幕。
中马“两国双园”建设十年来,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300亿人民币。记者在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调研了解到,马来西亚的投资机遇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密不可分,中国企业可借助“两国双园”的合作模式,多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全力中马两国经贸合作发展。
显示 36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