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可能会在芯片制造领域继续追赶。如果中国企业无法获得所需的所有人工智能芯片,中国短期内不会成为尖端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国。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表示,欧盟将推出一项“欧洲芯片法案”,以建立先进芯片制造“生态系统”,确保欧洲芯片供应安全,并为突破性的欧洲技术开发新市场。
华为最近在智能手机芯片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堪称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分水岭。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非但没有减缓中国科技产业,反而似乎促进了中国国内产能。事实上,中国现在的技术似乎已接近美国的先进水平。
英国希望其芯片制造商支持创新。但利用国家安全法来操纵这一结果会适得其反。相反,英国需要一个更清醒的脱欧后科技政策。
美国芯片制造商正从盛极一时转向萧条。
即便拜登政府在努力抑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中国)这一行业还是显示出蓬勃发展的迹象。
确定哪些设备仍可出口到中国十分困难,但如果管控奏效,中国芯片制造商将需要几十年才能赶上西方。美国也可实现压制中国半导体发展的目标,同时将对本国产业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
2020年6月5日《经济时报》发表的一篇评论谈到印度政府最近宣布的三个计划,及其如何在决定“印度为不断增长的数字市场提供制造和服务能力,以及塑造全球实体和数字供应链的规范和标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许多人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但也有人认为进一步的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在经济方面,芯片开发和制造活动高度集中。开源技术有利于促进竞争,从而降低价格并加快创新。其次,在地缘政治方面,美国和中国正在进行技术冷战。如果开源模型得到广泛采用,将可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
从接近于零开始,印度正在尝试建造自己的芯片。2017年,印度政府向该国高级计算发展中心(cdac)投入4500万美元,用于设计一系列新芯片,这些芯片将建立在一套名为RISC-V的开源技术之上。与英特尔和ARM的芯片设计不同,RISC-V架构可从网络上免费下载,且无需许可即可集成到芯片设计之中。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