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后肺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关键,中澳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对澳大利亚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全球跨境贸易和并购均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继续大幅下降,但同期外资企业则对中国并购市场则展现出少有的热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考验着企业在海外项目上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能力。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企业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管理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客观上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对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在此特殊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美国中国总商会和致力于支持跨部门社会影响伙伴关系的非营利组织Concordia日前就中美关系联合举办在线研讨会。会上,美国商界领袖认为中美两国部分脱钩合理且难以避免,美国企业在中国仍有机遇,但需要调整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人员和物资流动等受到较大影响。西方国家部分媒体借此继续鼓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受挫、项目停止、资金断裂、落地国陷入债务困局等言论,让一些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行稳致远产生疑问。那么,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建设情况究竟如何?
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供应情况基本稳定,全球粮食供给形势不容乐观,欧盟28国、东南亚、非洲地区粮食产需结余量吃紧,大部分地区粮食自给率持续走低,欧、非、东南亚地区粮食自给率处于安全线以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已采取粮食安全应急措施。
据日本《读卖新闻》5月29日报道,在东南亚国家,5G服务的发展正在加速。在5G领域,此前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直是韩国和中国,但有人认为,今后东南亚也有望成为迅速增长的市场。
近日,经济分析师专访了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就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全球化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得到快速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全球首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疫情对光伏行业产生的影响受到各方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发达经济体缺乏自主生产能力、依赖国外产业链的弊病暴露出来,这是否会加速中国产业链外迁?
在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创的当下,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也受到了较大影响,电子、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受影响最大。专家认为,我国应坚持融入和参与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着力打造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应强化合规管理,提升合规竞争力。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带来的冲击,中美双向投资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但经济下行周期和全球供应链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投资机会,能否抓住这些机会除了投资者的意愿,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边政治上的领导力。
从出版业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50多万种图书,上万种期刊,包括已经形成的教育、学术、科技、大众等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出版格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切断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国际贸易出现断崖式下跌。
当前民营企业出口的逆势增长,归功于四点。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利出口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民营企业通过发展多元化市场,大力提高一般贸易。三是民营企业对疫情事先有预案。四是民营企业抱团取暖、互相支持、共同应对疫情。
未来外商投资在中国有四个主要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中国消费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技术投资;绿色产业潜力巨大;医疗健康产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22日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19/2020》认为,欧盟过度规制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中国企业在欧盟投资和经营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断裂,货物运输封锁,原材料价格猛涨,国际工程项目投资量巨减,合同额将大幅下跌,海外工程市场出清。面对疫情下的国际基建市场现状,我国的对外承包商须做好四方面工作,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在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应该如何寻找投资机会?当前市场环境中,表现相对稳健的中国债市对海外投资者又具有怎样的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0 亿美元的老牌资管巨头——联博集团的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策略师江常维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显示 205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