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斐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山的节日”美术作品展18日在斐济首都苏瓦拉开帷幕。作品展为期3天,展出的18幅作品反映了贵州交相辉映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受到了现场嘉宾的赞誉。
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围绕蔬菜、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12大特色产业发展,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推动实施“商标富农”工作,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98件,实现了全省“县县有品牌”的目标。
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过去以种植玉米、水稻、土豆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当地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贵州省2019年新增4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商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3%,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商标总数增至344个,全国排名第八。
刚刚收完玉米和秸秆,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敬南镇巴布村的石山地里,密密麻麻的石头又露出来了。而村里一片约300亩的土地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刚种下一年的桑树枝叶茂盛,很少看到裸露的石头。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如今,“文化体育+山地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助推黔西南形成了生态、旅游、扶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庆长假,贵州省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旅游收入434.05亿元,同比增长30.69%,贵州旅游发展持续呈现“井喷”态势。
贵州高原清泉有限公司以生产高端天然矿泉水产品为主,正着力将自身产品打造成为贵州省的一张崭新名片。
记者从贵州省生态移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贵州188万人搬迁计划已累计完成搬迁入住184.01万人,完成率达97.9%,余下的3.99万人预计今年将全部搬迁入住。
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贵州正式上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各环节事项。
10月21日,记者从2019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组委会获悉,本届民博会将展示从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南部赛区比赛、“圆梦锦绣·巧手脱贫”第五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近百件获奖作品,展示贵州妇女的巧思和手工技艺,集中呈现我省“锦绣计划”取得的成果。
2019年前三季度,贵州地区生产总值1151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2.5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广州、杭州、宁波、苏州、青岛、大连7个东部对口帮扶城市2016年以来在贵州已实施3563个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2.8亿元,助力贵州脱贫攻坚、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事业发展。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人社厅了解到,贵州省全面实施农民全员培训行动计划,通过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实用技能技术等培训,947.96万人次接受了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贵州经济蝶变的背后,是对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坚守,也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品牌经济潜能释放的结果。通过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黔系列”品牌,贵州加速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创新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国庆假期旅游信息,国庆期间,贵州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各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的停车场基本饱和。自驾游游客主要来自湘、渝、粤、桂、川等省(市、自治区)。在纳入监测的景区中,有60家景区自驾游客占比达到65%以上。
15日,来自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产业协会人士、企业家等代表齐聚贵州省盘州市妥乐村,共同探讨高效农业与减贫治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等议题。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汪文学说,随着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游客旅游心理和旅游行为逐渐在发生变化。依靠自身的天然景观、人文景观优势,自驾游在贵州呈现出逐年看好的发展趋势,尤其在近两年,自驾游成为周边省区游客赴黔旅游的主要选择方式。
近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实施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3个1工程”,即推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显示 650 条中的 521 到 540 条结果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图说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