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铁路暑运圆满收官,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1.4亿人次,再创新高。
长三角三省一市日前发布统一的旅游诚信“红黑名单”标准及奖惩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游客权益保驾护航。
记者23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下半年,长三角地区将增设104台火车站自助实名制核验闸机,长三角铁路“刷脸进站”覆盖的地区和范围将由26个城市48个火车站,扩充至40个城市65个火车站,旅客进站候车将更畅通。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长三角农业领域正在逐步形成一个青年农业“创客”新群体。近期,上海市金山区与长三角相关地区联手,共同探索建立区域农业“创客”交流平台。
沪苏浙皖科协23日齐聚上海,共同签署《关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介绍,三省一市科协将着力打破影响科技要素流动的地方保护、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破除制约创新主体活力的各类“弹簧门”“旋转门”,积极开放各地各级科技资源,实现跨区域科技项目共建共享。
记者从上海市总工会获悉,近日,《中国长三角地区燃气行业职工专项技能等级标准》发布,填补了国内燃气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的缺失,这也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职工技能等级标准统一迈出了新的一步。
记者从安徽省政府获悉,近期安徽编制实施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技资源互通共享是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记者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获悉,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聚集28634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实现共享的科技资源总价值超过327亿元。
中国市场潜力大,转型升级趋势显,创新研发势头猛……这些都成为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突出元素。
6月26日9时,旅客沈子怡乘坐G10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前往北京。根据上海虹桥火车站旅客到发数据记录,沈子怡幸运地成为上海虹桥火车站开站以来的第4亿名旅客。
今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深化分工合作,在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为区域一体化增添了生动注脚。
6月24日,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九城市之间签署了86项区域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192亿元。
为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12日在沪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区域养老资源共享,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当日,一市三省的17个地级区(市)被宣布成为首批试点。
长三角一市三省5月31日在上海嘉定签署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建立合作平台。同时,长三角百家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发起成立长三角企业创新文化品牌联盟。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上海70家景区实施门票半价,特色旅游活动精彩纷呈。记者观察到,相较于往年,长三角各地联动的文旅活动明显增加。
在全国老字号总量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长三角老字号老品牌,正在寻找区域联动振兴的新途径。7日,集长三角老字号老品牌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平台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建立。
记者从17日召开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联席会议上获悉,共同推动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发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在优化营商环境等9个方面推进重点合作,推进市场主体资质类信息全共享。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兼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仍存在差距,建议进一步对标欧美等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经验,高起点系统性谋划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格局。
3日,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政府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三省一市将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联合搭建进博会交易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
29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在沪正式落地,开启首轮封闭,这一基金将通过对“硬科技”等方向的重点投资,加速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
显示 232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