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建交50周年之际,荷兰王国驻沪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康如幸(Sachi Claringbould)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荷兰企业享受到发展红利。
企业生产“火”起来,物流加快“跑”起来,消费逐步“热”起来……在各地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下,记者日前在长三角一线走访看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市场复苏的活力逐步显现。
记者7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5月,长三角铁路共开行中欧班列1135列,同比增长8.8%;发运货物11.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5%,中欧班列开行总体呈稳中有升态势。
“疫情不会动摇我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这是记者日前走访长三角地区部分外资企业多次听到的一句话。疫情冲击下,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外资企业生产和销售受到影响,但普遍未改长久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
长三角铁路发挥运量大、成本低优势,为省际运输开辟了保供运输绿色通道。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一年来,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推动下,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措施落地26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58万亿元,以长三角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开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制造业高地的长三角地区,把工业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一系列大项目加快开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记者从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启动仪式上获悉,长三角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
由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21长三角百强企业排行榜18日出炉。长三角百强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创下新纪录,达到17万亿元。
与会企业家、学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趋势,企业要把握两大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强科技和产业合作创新。
近日,一趟满载着40个集装箱出口货物的班列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安铁路物流基地驶出,从广西凭祥口岸出境,将最终抵达越南河内。这标志着长三角至东盟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2021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9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旨在共促示范区建设,共助一体化发展。
安徽芜湖繁昌区医保分局大力推进长三角医疗保障服务一体化、便民化,真正让参保群众在长三角地区就医享受便捷高效的医保经办服务。
去年以来,怀远县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拓展园区服务功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以实实在在的硬实力服务好入园企业,推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日,一趟载着120辆国产新能源整车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江苏常州铁路货场开出。该批新能源整车将出口至欧洲。
2月6日,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长三角铁路建设工程目前已开启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忙碌模式”,22个在建项目中的900余处施工点全面复工,复工率超过90%。2023年,长三角铁路计划再开通5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
2023年1月13日,2023年春风行动暨对接长三角“泗甬”专场招聘会由安徽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浙江宁波市就业管理中心共同在泗县人力资源交易中心成功举办。
2022年,安徽滁州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年度总评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动满意度全省第一,实现了“满堂红”,取得了“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好业绩。
2022年以来,安徽省固镇县抢抓机遇,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双招双引,以全面深化改革,深度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临近年底,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出口量涨势明显。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两港(上海港、宁波港)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线条已达到36对,其中上海港13.5对、宁波港22.5对,业务辐射全国17个省市,覆盖60多个地级市,今年预计完成200万标箱,同比增加40万标箱,增幅25%。
显示 232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