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四年来,正由过去省际交界的薄弱区域,展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做实一小片、协调一大片、引领一整片”的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发布新一年重点项目建设“大礼包”,为示范区建设发展增能添彩。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11日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将“碳中和”“碳达峰”新增进入制度创新重点领域,创新低碳发展路径,着力提升项目建设和区域发展的“绿值”。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一期)29日正式上线运行。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智慧大脑致力于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便捷、政府跨域协同治理更有效,同时将有力支撑示范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挂牌三周年,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出“答卷”: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水乡客厅、沪苏嘉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累计推出112项制度创新,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前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3日落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旨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绿色发展的创新聚集平台、示范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唐晓东说,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的启用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一项创新工作,标志着示范区在协同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日,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发布三项针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生态环境统一标准,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组建来自沪苏浙两省一市的35人团队、发布32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60个亮点项目……11月1日,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运行一周年。
跨省域企业投资核准尺度不一、权限划定有差异等问题如何解决?近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联合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20年本)》,着力降低跨区域投资的制度成本和协调成本,寻求最大“公约数”。
据介绍,实施意见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与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起草制定,聚焦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办理流程、办理模式等九项具体举措,通过不断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成本,促进市场经济要素在一体化示范区内自由流动,实现区域营商环境改善的目标。
27日,上海市政府与华为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同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联合沪苏浙科技外专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合作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6日举行首届开发者大会。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江南水乡客厅”在大会上揭开面纱,6项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展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勾勒“四色”图景: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古镇文化是彩色,一体化制度创新是成色。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15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表示,两省一市共同研究起草了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实现跨省级行政区“一个目录明导向、一个标准定准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热点区域发展力度不减。9日召开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对示范区2020年的42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阿里、长江三峡集团等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参与到示范区的建设中。
显示 1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