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2024年,西安进出口总值4118亿元,约占全省的90.7%,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2025年,西安将通过发挥开放平台载体功能、推进港贸产融合、发展外贸新业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等举措,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增长。
2月25日,西咸新区首批科技企业“技术出海”启动大会暨“未来农业”出海企业对接交流会举行,助力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当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成为博物馆中的历史回响,西安跨境电商的“商队”,已在AI技术的引领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4年,陕西聚焦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提升金融开放支持经济发展水平,跨境人民币示范网点数量扩大至33家,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金融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2月21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日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农业科技示范园,该校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共同编制的两项标准——《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糜子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在白俄罗斯发布。
“截至2024年底,陕西3市6个国家物流枢纽包含的140多个建设项目,已建成投运109个。”2月18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12月开始,陕西延安子长市果业开发中心深入82个果园片区调研,制定出台了《子长市果业开发中心工作站关于“一园一策”》工作方案。近日,延安子长市,果业开发中心技术服务队队员们与果农黄双合围绕果树春剪热络交流。
2月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获悉:该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国内外学者,揭示了塔里木盆地过去8000年的水文气候变化历史过程。
今年,陕西省将扎实开展“八个提升行动”,着力稳市场、强储备、严监管,进一步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增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实力、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能,加快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陕西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持续放大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效应,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取得丰硕成果。”2月10日,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2月7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过去一年,陕西扎实推进对外贸易工作,在稳外贸、拓市场、育优势、创服务及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陕西对RCEP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1.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1.2%。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不断升级,陕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层次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1月29日0时31分,农历大年初一,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日用百货、汽车及配件等货物的X815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将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跨越里海抵达阿塞拜疆巴库。
自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召开以来,陕西与中亚国家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为搭建好“空中桥梁”,陕西全力推动中亚方向航线网络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网络全覆盖,航点数量位居中国机场前列。
2023年以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紧紧围绕“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枢纽、冷链”等8大开放功能和国家级试点政策,加快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努力在推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上展现空港更大的担当作为。
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陕西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持续放大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效应,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取得丰硕成果。
2024年,陕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显著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收付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服务涉外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人民币结算日益深化。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抢抓种业发展新机遇,育推良种,集成良法,培育良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让一批批科技成果涌现、一个个平台建设彰显创新活力、一粒粒良种播撒广袤旱区。
在陕西西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年货节上,市民焦先生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穿行,不一会儿他的购物车中就装满了各色商品。格鲁吉亚的红酒、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饼干、俄罗斯的果汁和红肠……焦先生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洋年货”。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化作为新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打造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显示 41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