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曾长期沦为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输出地。进入21世纪,非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开始更积极探索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推动下,中国和非洲在工业化合作方面成果丰硕,为非洲工业化进程增添助力。
本文通过梳理非洲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西方援助下的非洲未能实现工业化?非洲对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作为非洲工业化道路上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学习者,中国能为非洲工业化带来什么?
非洲工业化的最大挑战在于,各类要素难以组成体系。鉴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与兴趣,“一带一路”倡议将工业产能合作作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也始终在行动计划中强调“产业对接”和“工业化”。
非洲一体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交织、互有推动的发展进程。虽然从理论上看,非洲一体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但现实世界中非洲一体化鲜有推动工业合作的成功案例,非洲的工业化也尚未发挥出助力一体化的应有作用,亟需协同跟进。
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的非洲能否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能否把丰富的资源禀赋转化成“Made in Africa”,成为极具潜力的“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正在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上述疑问作了生动注脚。
第三届全球非洲投资峰会6日呼吁消除腐败、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东南非共同市场秘书长辛迪索·恩圭尼亚在当天的会议上表示,公共部门的高腐败率阻碍了非洲政府推动工业化的政策实施。“非洲工业化原本可以完成得很快,但过去40年都未成功,现在该扭转这种趋势了。”
显示 6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