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是中韩(盐城)产业园设立5周年。3日上午,盐城市商务部门公布对韩合作成绩单:韩企在盐城总投资突破130亿美元,协议注册韩资53.8亿美元,实际使用韩资21.1亿美元。韩国成为盐城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合作国。
据韩联社6月23日报道,韩国国土交通部23日表示,今年将在吉尔吉斯斯坦、蒙古、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实施10个“K-City网络”项目。
据韩联社3月29报道,韩国经济研究院对海外主要机关数字竞争力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在OECD国家中具有最高水平的数字经济潜力,但企业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排名靠后,同时,在体现数字经济活用能力的云计算使用和顾客关系管理(CRM)软件运用比重、电子商务销售比重等方面,韩国企业均低于平均水平。
据韩联社8月19日报道,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的推动下,韩国一家智能农业公司与澳大利亚公司成功签订了智能农场合作项目。
韩联社10月15日报道,据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15日发表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出口企业影响及出口恢复展望》显示,韩国出口企业认为,第四季度以后贸易环境有望得到最大改善的市场是东盟(25.2%)和中国(20.0%)。而认为上述两个市场的贸易环境会恶化的占比分别为东盟14.6%,中国17.5%。
印尼投资统筹机构主任巴赫利尔(Bahlil Lahadalia)和国企部长埃里克·托希尔(Erick Thohir)一直在设法招徕韩国投资家进入印尼投资,特别是在下游行业,其中一个就是电动汽车电池项目。
韩国产业研究院、大韩商工会议所北京办事处、中国韩国商会19日发布针对212家在华韩企的第二季度景气指数(BSI),行业景气指数为67,企业销售景气指数为72,同比分别提高45和52点,创2015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同比反弹。
大韩商工会议所21日表示,在对308家韩国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中,45.2%的企业回答,目前的经营环境较新冠肺炎疫情最猖獗的3至4月恶化。
随着韩中两国实施“快捷通道”制度,韩国各大企业纷纷向中国派遣人力,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平息后需求恢复做准备。
海淘扫货是中国电商在韩业务模式之一。自2015年起,阿里天猫、京东等中国跨境电商加速在韩布局。短短一年多时间,以B2C模式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纷纷开启“韩国馆”,引入当地大品牌。C2C模式电商则通过培育职业买手挖掘中小特色品牌,满足个性需求。
显示 1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