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举办国际展览和会议的日程已经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些展会体现着香港为进一步赢得海外青睐并吸引海外企业回归所付出的努力。
香港2022/2023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23日出炉。尽管当前香港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但预算案的相关数据还是展现出香港经济的韧性和中期乐观的前景。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3日发表2022/2023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预测香港经济在2023年至2026年间,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稍高于疫情前的10年2.8%的趋势增长。
2021年香港经济止跌回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30日在会见传媒表示,前三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同比上升7%,预计全年增长可达6.4%。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9日表示,2021年上半年,香港经济仍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相信下半年有望复苏。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3日在网志中表示,特区政府资源有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行业提供支援只是杯水车薪,管控好疫情才是让百业恢复正常运营、让市民恢复日常生活的长久之计。
通过内地电商宣传香港品牌,这一模式越来越受港人和内地消费者欢迎,香港近日举办的两场直播带货活动都销量喜人。多位受访人士指出,直播电商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香港可借鉴内地电商成功经验,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为疫情后的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香港地区二季度GDP下滑9%,其经济结构与新加坡最为相似。两个经济体都同样开放,这意味着为控制疫情而采取的措施限制了国际流动,从而使经济停滞。此外,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损害了新加坡和香港,其后果更为明显,但香港经济减速相对较小。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8日表示,特区政府向市民派发现金的计划涉及总额超过700亿港元,若市民利用这些钱留港消费,他相信能对香港经济有推动和刺激作用。
香港当前的困境很难在短期内得以快速解决。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如零售和旅游业的前景将继续充满挑战。较低的消费和生产力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较高的失业率。情绪恶化也意味着企业可能对投资采取观望态度,从而给商业活动施加压力并助长恶性增长周期。
本文分析了香港地区的金融地位,尤其是其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角色,认为从本质上讲,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金融防火墙。鉴于香港采用的是刚性的联系汇率制度,香港的资本外流尤其危险。
2019年上半年,囿于外部困扰和内部需求疲弱,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逐季下行,同比仅轻微增长0.55%。进入下半年,本地社会事件对经济的冲击将显现,在内外部双重影响之下,特区政府判断经济的严峻态势会超过以往所经历的考验,并已推出针对性举措,恢复经济、民生和社会信心。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7日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轻微增长0.6%。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鉴于外围变数,市场对于香港经济的未来走势不能太乐观,但也不必过分悲观,内外部环境中不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正面因素。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7日公布,香港经济2018年增长3%。陈茂波27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19/2020财政年度预算案。他在回顾2018年经济时表示,随着外围压力增加,香港经济增长由2018年上半年的4.1%,减慢至下半年的2.1%,而第四季度的增幅更只有1.3%,属2016年第一季以来最低。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表示,尽管2019年香港经济前景面对挑战,但特区经济基础稳健,拥有审慎的金融监管和充裕的公共财政,有足够能力应对外来冲击。
香港特区政府16日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经济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香港经济同比增长2.9%,连续第八个季度高于趋势增长率,但与二季度3.5%的增速相比则减慢。此外,特区政府预测全年经济增速为3.2%。
经过9年的建设,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对香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将香港的经济辐射力延伸至珠江西岸,更可为香港带来与珠三角腹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既在继续复苏的进程,也在经历风云际会的变局。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香港,上半年既在把握外部机遇和强化内部动力,也在保持警惕,收获了GDP同比上升4.0%的增长成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3日公布的评估报告中,再次肯定其在2017年11月29日就香港经济及金融状况作出的初步总结。IMF赞扬香港在过去十年致力于建立和巩固强而有力的政策框架、充裕的缓冲空间,包括强大的财政储备、稳健的规管与监管制度,并因此认为香港具备充分条件应对来自外围及本地的挑战。
澳洲会计师公会28日公布2018年香港经济前景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经济界人士对香港的经济前景和竞争力充满信心,较前两年有显著提升,达到三年以来最高水平。
显示 27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