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全站式5G应用场景——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23日举行开园仪式。
河南官方23日消息称,到2025年,初步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种业、粮食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
记者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4月23日,世界首个海上大规模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中国海油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该模式的成功应用,将撬动渤海湾盆地上亿吨宛如“黑琥珀”一般的特超稠油资源的开发。
春日暖阳下,位于安徽肥西经开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肥药谷科技产业园,大健康产业标准化厂房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建设。这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唯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园区的标准化厂房,或将掀开肥西产业集群式发展新篇章。
22日,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天津将在静海区建立智能农业研究院项目,该项目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静海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设,项目选址子牙经开区高新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5G技术在各行各业掀起革新浪潮,5G应用也在不断重塑人们的工作和娱乐体验,综合移动办公平台市场不断发展,增势迅猛。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22日披露,随着全球毛纺需求和消费的好转,2022年1到3月中国毛纺原料与制品出口总额与上年同期持平,共计21.9亿美元。
4月22日10时30分,一架从乌鲁木齐飞抵的CZ6681次航班降落在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天马机场。标志着新疆首个高原机场——昭苏天马机场,正式通航,将在新疆西部形成环伊犁河谷空中环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2日公布,今年以来,广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5914.78亿元,同比增长4.9%,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制造业投资势头强劲,居民收入稳增。
22日,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处长岳欣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黑龙江省“真金白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广西南宁市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汉锋22日介绍,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计划今年建成投入使用,龙光东盟生鲜食品智慧港有望在二季度投入运营,正在建设的南宁国际铁路港电商物流区项目将打造成广西面向东盟最大的物流分拨中心。
中部省份河南持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其规模实现翻番,打造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是该省定下的产业新目标。
本届年会举办前,通过完成1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博鳌亚洲论坛全部场馆首次实现100%环保电能保障。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出台多个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也不断出台配套措施。有关政策利好在2020年大选后推动电动汽车公司股票一度暴涨,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也呈现火热势头。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20日在广东佛山正式建成投产,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20日称,截至今年3月底,南宁·中关村累计聚集创新主体达518家,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0家。南宁面向东南亚,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关村与南宁深度合作前景广阔。
记者21日从成都市青白江区获悉,位于成都青白江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的西南云计算智慧产业基地(简称“西南云计算”)一期日前建成并正式运行。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丹群2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截至4月20日,辽宁省8604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工8495户,开工率98.7%,在岗率97.0%,达产率96.6%。
4月21日,2022年沈阳市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
4月21日清晨,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注入4-21号桩中,标志着由铜陵市交投集团投资、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墩钻孔桩施工完成,相比计划工期提前30天,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为大桥总工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显示 11978 条中的 4161 到 41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