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木雕工艺的独到之处,首先体现在对木材的精心挑选和加工上。来自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的优质木材,经过至少一年的自然晾晒,最终转化为制作木雕的优质材料。这种自然干燥的方法,保留了木材的原始质感和韧性,为木雕作品的精美和耐用奠定了基础。
从钱凯港出发,载着秘鲁蓝莓、葡萄、牛油果等农产品的货轮驶往中国上海,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产品进入秘鲁乃至拉美市场。
12月24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卡拉旺站正式启用,标志着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据介绍,自2023年10月17日投入运营以来,雅万高铁已累计运送旅客700万人次。
12月24日,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正式运营。通车后,首都达卡到西南部城市杰索尔的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10小时缩短至3小时。
12月14日至21日,“侨爱心•光明行”走进柬埔寨公益活动在金边开展。本次活动由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与柬埔寨国防部联合主办,由华厦眼科医疗集团、柬埔寨中国港澳侨商总会和柬埔寨王家军医院承办。
马来西亚媒体日前报道,2024年,随着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当地市场发力,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东南亚地区汽车行业经历重要转型,未来该地区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博茨瓦纳有限公司承建的博茨瓦纳博泰蒂供水项目今年9月正式通水,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干净的自来水,改变了当地8个村庄长期使用咸水的历史,约3万名村民因此受益。
据越通社报道,越南总理范明政12月22日在越南老街省考察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时说,该铁路项目预计于2025年年底开工,2030年年底竣工。
“尽管全球消费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经济仍保持增长动力,充分展现中国在经济治理等方面政策与措施的有效性。”马来西亚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执行董事蔡伟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
厄瓜多尔公共媒体公司传媒总监、公共广播电台台长亚历杭德拉·莱加尔达日前在厄首都基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重视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维拉港消息: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李名刚近日在使馆会见瓦努阿图看守政府总理萨尔维,向其转交中国红十字会向瓦提供的1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
2024年3月,中国企业蜀道投资集团下属的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突尼斯装备和住房部签约,承建比塞大大桥项目。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德中心联合创始人霍斯特·勒歇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经济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依然保持韧性与活力,绝大多数在华开展业务的德企都希望持续深耕中国。他期待德中两国在绿色转型与数字化发展等领域找到更多合作增长点,携手应对逆全球化思潮。
12月20日,在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见证下,中国驻洪都拉斯大使于波同洪都拉斯外长雷纳签署中国援建洪城市公园和会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换文。
12月21日,首届“中国-埃塞俄比亚影视节”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陈海,以及埃塞政府官员、多国驻埃塞使节、中资机构代表,还有埃塞影视、媒体、学术界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开幕式。
2024年,中东国家对华经贸合作呈现多点开花局面,对接程度更深、拓展领域更广,有效满足中东国家发展需求。
历史上,马六甲是东西方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的故事,广为人知。如今,历史记忆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大批中国游客前来探访郑和遗迹,体验中国文化“出海”的别样魅力。
12月19日,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承建的马达加斯加拉努马法纳水电站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据了解,该水电站项目位于马首都西北部,装机容量64兆瓦,是中马建交以来最大的合作项目。
中国和保加利亚建交75周年保方纪念邮票和中方纪念封发布仪式12月18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
近年来,沙特阿美等中东企业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在中国加快布局,以真金白银对中国经济发展投下信任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海”中东市场步伐提速,双赢合作不断深化。
显示 26714 条中的 701 到 720 条结果
走进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
新华全媒+丨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青岛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