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1/4的人缺乏安全饮用水,估计世界上50%人口无法使用基本洗手设施。解决对水议程重要的问题将间接影响其他几个发展优先事项。水的交叉性质使其成为解决发展空间优先事项和更大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2年,将继续讨论发展金融在减少较贫穷国家能源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在进行这一讨论的同时,应该承认富国和穷国之间在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
虽然能源格局正在迅速变化,最终有理由保持乐观,但能源转型将是一个缓慢、不稳定、有时甚至是丑陋的过程。
加拿大正在制定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战略,早期迹象表明,该国计划为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投资提供一些部署支持。碳捕获、利用和储存也可能在该国氢气生产中发挥作用。
南美大豆和牛肉出口将继续在满足中国和欧盟不断增长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南美洲养牛场和大豆生产仍与森林砍伐和相关碳排放有着内在联系。乍一看,解决与供应链相关森林砍伐问题似乎非常复杂且难以解决。但数据追踪可以将出口到中国和欧盟的大豆和牛肉映射到生产地。
全球绿色氢气的供应将不断变化,并容易受到干扰。绿色氢气市场将会吃紧,投资氢气存储并建立季节性和战略储备对于供应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包括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未来进口国将需要战略氢气储备。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1年10月8日首次宣布,拥有一个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人权。人权理事会在当天通过的一项决议中,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并与其他伙伴合作,落实这一新权利。该决议是同类决议中的第一个。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非洲领导人和谈判者就非洲的关键优先事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的结果与非洲大陆的需求规模不相称。
现在是美国联邦政府在为气候影响,而不只是预算影响,评分立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使用标准化且易于理解的指标(“每美元温室气体”)对立法进行评分,将为联邦政府提供一种一致方法来跟踪气候目标进展,为气候政策谈判提供信息。
人类或将面临三大威胁:大气中温室气体积累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使多个地区因气温和海水上升而无法居住。粮食不安全加剧、饮食变化和隐性饥饿导致全球健康水平下降。由于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足迹扩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三个具有挑战性的威胁很可能会相互加强。国家和全球政策努力,对于控制和避免这种恶性循环至关重要。
气候智能型农业可为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激励措施提供框架。从概念上讲,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可能是解决不断增长人口对全球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但为对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没有影响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大量补贴,可能与国际贸易法相冲突。
土壤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往往被忽视。然而,美国政府向农民支付气候友好型土壤管理费用的前景使土壤脱颖而出。
通过欧洲绿色协议和“Fit for 55”立法方案,欧盟旨在成为唯一一个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5%的主要经济体,以更广泛限制全球变暖。欧盟利用整个欧盟经济和社会的各种不同目标来实现这一更广泛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粮食系统、可持续农业、清洁能源、可持续工业、可持续流动、消除污染和气候行动。
12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全球门户”战略。根据该战略,欧盟将力争到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本文讨论了是什么促使欧盟制定自己的绿色能源外交政策,如何处理国内外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问题?此外,本文还审视了欧盟可以部署哪些工具来支持绿色能源转型并阻止第三国继续开采和生产化石燃料。它建议欧盟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采取坚定立场,并就其自身转型的影响与其当前的一些化石燃料供应商进行对话。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量来源和碳汇区。尽管如此,目前估计表明,只有1%的全球气候融资用于海洋,这是一个重要的资本投资机会。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当前气候政策,并将投资转向以海洋为中心的战略。
减少甲烷排放是减缓全球变暖速度最快方法之一。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生世界上20%以上人为甲烷,因此减少该行业甲烷排放将至关重要。这些努力将集中在产油国,在这些国家,对井场、运输和储存设施进行具有成本效益的修复,可以在未来10年迅速取得成效。
,尽管蓝色经济的确切定义仍在制定中,但人们似乎有强烈共识认为,它与海洋有关,而且必须是可持续的。正如绿色商业是所有商业子集一样,蓝色经济是海洋经济的子集,其解决方案是可持续的,具有海洋积极效益,并将成为全球循环经济的一部分。
本文分析在亚特兰大、芝加哥和华盛顿特区大都会地区,新住房位置和结构类型。研究发现,过去30年里,这些大都市地区大多数新住宅都建在郊区和远郊社区,其中单户住宅约占70%——这与气候友好型增长完全相反。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而且印度人口、经济和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因此,探索印度低碳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全球脱碳目标至关重要。印度已承诺,通过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林业部门其他相关目标,到203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排放强度较2005年水平降低33%至35%。
显示 2229 条中的 941 到 96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