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是现代世界的支柱。随着世界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沙子这种自然资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电池板都需要沙子)。本文指出改善人们使用这一重要资源方式的3个主要方面。
在美国缺席期间,中国承担了气候行动领导者的角色,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美国重返这一舞台将使气候议程成为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竞争的另一条战线,但这场更健康的竞争可能让地球受益。
多年来,在全球气候辩论中,即使没有缺席,俄罗斯也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国家。作为全球主要矿物燃料供应国之一,俄罗斯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设定净零排放目标并制定脱碳战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都面临着新的经济风险。
一套全面的、充分纳入基于海洋的气候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会推进拜登政府重视种族公正、包容性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愿望,而这样一套方案应该:减少排放,增强韧性;创造经济繁荣;推进包容、公平发展。本文针对不同机构给出基础设施和运输政策建议。
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中国国内增长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增长成为该国总体战略的重要载体。尽管中亚的许多“一带一路”项目仍与不可持续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已制定标准,这有望向“一带一路”伙伴国传达该国的“绿色”努力。
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该区域采取行动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并遵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对于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但是,亚洲国家在平衡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之间苦苦挣扎。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尽管是积极信号,但区域一体化行动将比单个国家单独采取行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抗击气候变化,需要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印度参与。印度在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已从阻碍雄心勃勃气候解决方案,演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如果印度和其他国家不最终淘汰煤炭,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很困难。然而,印度政府仍将煤炭视为未来的发电来源。美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提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提议,让印度改变有关煤炭的路线。
近年来,丹麦稳步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领导者和榜样。自2010年以来,丹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速度超过欧盟平均水平。考虑到丹麦曾经是一个重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发电的国家,这种转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在全球层面上,俄罗斯政府完全支持气候议程,并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目标。但是,在国家一级,情况不同,环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随着欧洲绿色协议的通过,俄罗斯发现自己正处于十字路口。该国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现行的被动环境政策,另一种是选择渐进的绿色发展模式。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水安全的重要性和每个中亚国家的优先事项,建议如何通过共同批准的关于水及其相关能源、粮食和气候影响的框架协调国家利益。淡水资源是区域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亚国家尽可能恢复咸海并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灾害的动机。
美国总统乔·拜登上任第一天就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美国新任命的气候特使约翰·克里也一直在走访各国领导人,这突显出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优先事项中对气候的重视。随着美国重新参与国际气候外交,以及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设定的一系列长期净零排放目标,气候政治正处在乐观时刻。
长期以来,北京一直在建造新的长城——“绿色长城”。在一个真正不乏大胆项目的国家,这是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大型项目。“绿色长城”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林计划。“三北防护林”——“绿色长城”的另一个名字——由三条新种植的森林带组成。它们的面积加起来就像德国的面积一样大。
美国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威胁评估》指出,极端天气、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是目前全球粮食威胁程度高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类分析通常没有讨论或甚至没有提到农业虫害或植物疾病造成的作物损失,其中许多与气候变量变化密切相关。
由于绿色技术的发展和政治动力,世界终于有机会扭转其未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局面。现在需要确保气候行动的设计方式能够改善社会平等。政策解决方案是存在的,但需要适当辩论和谨慎执行。
乔·拜登当上美国总统将是实现讨论已久的一种全球变暖应对手段——组建一个气候俱乐部——的机会。美国、欧盟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它们必须走到一起减少国内排放,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税。这将会激励所有国家削减本国的排放。
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C以下,别无选择,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应对燃煤发电。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停止新建燃煤电厂,并发起一项新的全球倡议,到2035年关闭1000吉瓦的燃煤电厂。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被描述为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影响全球约60%人口,在促进互联互通、经济增长和“双赢伙伴关系”的同时,该项目面临关于其更广泛影响的不利评估,特别是在环境领域。
福岛事故发生后,日本方面一直将核废水存储在储罐中。由于蓄水能力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耗尽,日本决定将处理过的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一决定引起了激烈争论。尽管日本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一些专家声称废水不会对海洋造成伤害,但人们有充分理由担心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亚马逊地区目前的治理状况对全球管理气候变化的影响构成严峻威胁。随着把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的时间流逝,美国应该与巴西合作,让亚马逊地区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汇基地。
显示 2186 条中的 1281 到 130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