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估量比特币的能耗强度。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环保慈善机构以及为庞大的加密货币行业提供便利的银行和交易所都基本忽视了这个问题。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布赖恩·卢西教授说:“仅比特币的耗电量就堪比欧洲的一个中等面积国家,这个用电量太惊人了。这是一个肮脏的行业,这是一种肮脏的货币。”
拜登最近巩固了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作为重要全球峰会的一部分。美国国家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2005年排放量的50%,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更大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经济的每个部门进行一系列系统层面变革。但存在一个问题。美国政府忽略了气候危机一个核心驱动因素:不可持续的土地使用办法。
智利目前在生产“绿色氢”方面没有全球竞争力,但考虑到其低生产成本,未来全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这需要保证良好的监管框架、技术开发以及仓储和运输物流,以及制定高效的“绿色氢”生产和营销战略,这个战略首先面向智利,然后推向世界。
中东和北非4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和以色列)领导人参加了美国举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此次峰会的政治意义显而易见,美国新政府试图制定新路线并弥补过去的损失。虽然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争夺气候领导地位显然反映了更广泛的区域内动态和地缘政治,但如果行动与雄心相符,最大的赢家将是环境本身。
在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美国总统拜登主持一场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强调美国重回有关气候政策的游戏中,并鼓励其他国家拿出更大的气候雄心。上台刚刚百余天,拜登已基本就他的气候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摊牌。最大的问题是,他能否在这一核心议题上克服政治挑战。
本文评估了中国近期主要行业的能源和排放趋势,分析了中国在实现现有能源和气候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国新的气候和能源目标在未来几年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最后,本文探讨了拜登政府就气候问题与中国接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水资源短缺正将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转变为主要的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缺水是威胁的倍增器,其社会经济影响对国际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缺水将引发大规模的流离失所和移徙、国家失败、国家冲突、环境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在中东之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尽管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度仍将很高,但其煤炭消费的转折点可能会在今年到来。中国在2020年仍新增约38.4吉瓦的煤电装机容量。但中国国家能源局表示,2021年该国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56%以下。中国很清楚,气候变化可能对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讨论丹麦如何实现农业碳中和。丹麦的主要农业组织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世界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同时大幅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而不将更多森林转化为农业?国家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农业环境调整调整发展方向?本文解答了这个问题。丹麦的主要农业组织已经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气候危机对经济每个部门、社会每个角落以及公共政策每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来说,积极减轻气候变化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虽然应该利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保护金融系统免受气候相关风险影响,但资本框架是银行监管的核心要素,应该成为这些努力的基石。
国际社会需要齐心协力,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它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中国国内增长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增长成为该国总体战略的重要载体。例如,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了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的碳中和目标不仅时间紧,而且任务重。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经济学需要对关键问题做出回答。
数字化技术既能够对气候变化起到帮助作用,也可能加剧气候恶化。如何协调数字化技术和气候变化,使二者相辅相成,而并非相互对抗,是当下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这两个方面都是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和社会复苏的基本要素。
2011年突尼斯革命之后,突尼斯人开始把目标定位到国家污染问题。环保活动人士取得显著胜利,比如2014年宪法中加入一项条款,规定国家有责任保证健康环境,并提供根除污染的手段。
如果中国不大幅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无从谈起。中国的承诺让许多观察家感到惊讶。尽管如此,这一承诺的政策制定趋势并不难认识,即中国开始越发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质量意味着提升价值链,增强本土创新与建设生态文明。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4月22日至23日组织领导人气候峰会。此次峰会的召开日期并非偶然——2021年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也是《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纪念日。此次峰会的目的是鼓励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采纳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欧盟成员国公开承诺支持“欧洲绿色协议”,但在实施细节上存在分歧。对提议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核能在欧洲未来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实现净零排放的技术以及关闭碳密集产业的社会经济后果,各成员国有着不同的看法。
印度许多大企业已经承诺实施雄心勃勃的气候倡议。然而,人们对这些行动的总体影响以及它们与国家层面排放计划的关系了解甚少。本文估测印度企业自愿性气候行动的总体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在“世界地球日”气候峰会上重申美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地位,承诺大幅减少美国碳排放,并鼓励其他主要排放国做出雄心勃勃的承诺。美国的气候政策终于走上正轨。然而,此次峰会仍留下一些重要的、挥之不去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拜登计划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显示 2186 条中的 1261 到 128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