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印度与日本间的关系正日趋紧密,这是由于二者都对中国存有警惕之心。这是日本为何希望印度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原因,也是它希望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政治联系的动力。相较于印度,日本与中国打交道的态度与方法更加务实。
如果中俄军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它将通过挑战亚太和欧洲以美国为中心的联盟体系,不可避免地破坏国际安全秩序。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可能会损害自身长期以来拥有的技术优势。因此,澳大利亚必须谨慎对待中俄两国在自身主要战略关切地区的增长势头。
与其他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相比,中国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量超过了正常数量,给印度带来了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的印度年轻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当他们使用这些中国应用时,他们并不了解相关的数据安全风险。因此,印度必须保护其技术生态系统,现在是印度扩大政府权力来应对中国科技企业带来的挑战的时候了。
欧盟应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这将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内部协调其对华方针,并确定优先的行动和方法清单。与此同时,在世贸组织作为国际贸易总体组织框架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中欧经济贸易协定了。这并非要进行谈判,而是要启动分析工作和双方专家之间的交流。
中国财力雄厚,且行动果断迅速,因此它有能力在世界各地以各种方式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尽管这让许多国家对中国扩大存在的意图、方式和影响程度感到担忧,但许多国家依然愿意接受中国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发展承诺。文章指出,财政援助在国际政治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中国的援助之所以令人不安,主要是它提供援助的条件。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可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学习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乍看之下,日本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澳大利亚外交灵感的来源。毕竟中日之间存在着中澳之间没有的历史和领土纠纷。但是,日本似乎解决了日澳两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在一个日趋不确定的美国和自信的中国之间走出自己的路。
近期,中国成为了澳大利亚公众辩论的焦点。然而,这一辩论正日趋两极化和激进,违背了辩论的基本原则。将辩论双方分为“亲华”派和“反华”派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
中国和印度等国正努力寻求发展自己本土的自主技术基础。在过去30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成为制造业强国,并采取多种政策来开发和推广自己的技术。然而这样的成功并非没有招致批评。
特朗普总统明显愿意在对华贸易谈判中用华为作筹码,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白宫为何对华为犹豫不决。但更根本问题在于,白宫从一开始就未全面考虑华为带来的挑战,未考虑到要平衡国家安全担忧与实际的商业考量,以及更广泛的经济考量(如农村接入宽带问题)。这个例子彰显白宫整合经济和国家安全决策的重要性。
中国欧洲主义的源头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如蒙古人)就曾这么做过。今天,中国人有着游牧民族不可比拟的优势:人口众多、技术精湛、经济生产中心,以及强大的软实力手段。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更加成功和彻底。
无论中国战略界对“四方安全对话”的反应有多么直接和敏感,这都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文章认为,中国对“四方安全对话”的看法更具结构性,不限于军事范畴,且与中印竞争崛起、日本在亚洲的再度复兴,以及美国在亚洲的存在联系紧密。
目前,对与中国争夺技术优势的竞争,美国的反应倾向于脱钩,但这不太可能成功。如果美国专注于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全球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制定技术政策方法,并加强国际贸易体系,则美国就有更大的成功机会。本文研究了更大的战略竞争风险以及减轻中美经济对抗影响的潜在解决方案。
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给托卡耶夫政府带来压力,让其不得不小心谨慎地来管理该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文章认为,现在就得出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和传统统治地位已仅次于中国的结论还为时尚早。和俄哈两国享有“盟友关系”,俄罗斯无疑将投入必要的资源以确保它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稳定和互利。
美国仅派出低级别代表团参与2019年举行的东盟-美国峰会和东亚峰会(EAS),这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事务缺乏高级别的关注。在“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下,美国政府正与伙伴国家以及地区和全球机构一起推出大量经济和治理计划,而非专注于推出一项重大计划。
中国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在贸易、工业化、技术和知识转移方面为非洲带来机遇,也可以为非洲提供负担得起的援助资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为非洲国家做出典范。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需要大量能源,这增大其对非洲自然资源的兴趣,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未来几年,荷兰和欧洲的决策者将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挑战。例如,随着中国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在国际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欧盟和荷兰将需要能够在外国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方面与中国打交道,例如出口管制或国防合作。
只要特朗普留在白宫,美中贸易战就将持续下去。特朗普对华政策既有战略意义,也有战术意义,但削弱中国是他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点是制定一系列措施以遏制中国,将重心从北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在那里建立新的联盟机制,并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这样至少可以防止俄罗斯与中国建立军事政治联盟。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大多数合作都集中在能源和经济关系上,但情况正在改变。北京现在正在深化与中东国家在国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理解。在中国内外都有很多关于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是否会迫使它在该地区发挥更加积极的安全/军事作用的争论。实际上,中东地区近期的政治和经济动态表明,中国似乎正在朝该方向发展。
中国电信企业在非洲存在的扩大对非洲的发展及其追求的“知识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关键问题是,为求公平发展,应如何确保中国企业能够受到最好的监管?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由非洲人民自己回答。
鉴于印度在太空军事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拥有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能力,印度需要有更强力的军事太空计划。虽然将动能武器(KEW)纳入反太空计划并不是印度弥合它与中国之间的太空军事能力差距的灵丹妙药,但动能武器是一种重要的威慑工具,并能在极端情况下带来不对称性升级方面的收益。
显示 103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