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布鲁塞尔和许多欧盟成员国都呼吁对中国采取共同的、更强硬的方法,但欧盟对北京制定连贯统一的政策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主要有三个原因:(1)中国既是欧洲的福音,也是欧洲的威胁;(2)欧盟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而中国又利用了这些分歧;(3)欧洲议会内部的各个政治家族之间存在差异。
尽管伊朗誓言要为苏莱曼尼报仇,它不太可能在美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发起全面战争,但由伊朗主导的针对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代理战争或将持续升级。文章指出,中国或能从这种局势中受益匪浅。中东地区的冲突越严重,美国被吸引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为中国推进自己的议程创造了更大的机会之窗。
“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中国的国际安全政策,而北京安全影响力的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其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其他大国之间的安全竞争。本文还为研究地缘经济学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揭示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在产生地缘政治意图和促进地缘政治竞争中的作用。
华为的“平安城市”相关产品加剧外界对中国“输出威权主义”的担忧。华为借此标签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解决方案”包括面部和牌照识别、社交媒体监控,以及其他监控功能。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进展,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重新连接亚洲项目”调查了诸多开源研究,确定了涉及52个国家的73份“平安城市”监控产品或服务协议。
世贸组织在促进和保护国家之间的贸易方面至关重要。受美国阻挠,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未能任命新法官,这意味着它将不再能够解决贸易争端。世贸组织至少已经部分“死亡”。欧盟虽然承认自己的过失,但最终还是希望挽救它。但是,保护多边体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在经历了三年激烈的贸易战之后,美国与中国将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文章指出,这一微不足道的协议无法掩饰美中关系的重大危机。
中国正在进行的军事现代化努力,旨在抵抗美国在一系列情况下的干预,这促使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所需的军事战略展开辩论。这些讨论集中在阻止中国行为以及在必要时在常规武装冲突中占上风的方法。对于华盛顿来说,不幸的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前景越来越渺茫。
中国是亚太国家,亚洲对其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正在扩大它与亚太地区所有地区的关系。与此同时,在海上,中国正在将影响力扩展到印度太平洋地区。然而,中国的这种扩张给印度带来了巨大挑战。
40多年来,湄公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中国和缅甸在湄公河流域修建水坝的结果。湄公河上的水坝对鱼类种群构成威胁,并限制了河流所带的沉积物的流量。湄公河上的导航计划也给河流健康带来了风险。此外,气候变化亦在日益威胁湄公河,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
澳大利亚-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控制试点合作项目是太平洋地区最著名的援助项目之一。该项目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与中国合作交付的唯一一个澳大利亚援助项目。鉴于澳中关系目前的窘境,一些专家认为澳大利亚应与中国在援助领域加强合作。本文认为,这种想法存在两个问题。
《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明确指出,要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放眼于东北亚以外,要应对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扩张。尽管如此,美国政策制定者不能忽视中国门口发展动态的战略重要性。在对中国采取更具竞争性的态度时,美国必须要考虑到与朝鲜接触对东北亚关系格局的影响。
美国和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技术是这场竞争的核心,对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美国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受益——包括学生和技术专家交流、中国某些投资和相互关联的供应链,以及双边贸易流动。然而,美国在科技领域很容易受到中国威胁,这将危及美国安全、隐私和竞争性的科技产业。
本文分析了允许诸如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涉足印度关键基础设施可能蕴含的法律、地缘政治、战略和技术风险。作者从六种政策背景下审视这一复杂问题,权衡5G技术的变革力量与印度国家安全需求。
澜湄合作机制的成功创建是作为制度倡议方的中国和作为参与方的中南半岛五国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考量共同促成的结果。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追求区域引领的重要机制,有助于我国输出优质产能、制定技术标准、培育共同市场、传播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威望。
自上台以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一直支持中国,并致力于与中国这一菲律宾第三大出口市场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菲律宾的酒店、赌场、机场,以及香蕉和菠萝种植者无疑是杜特尔特亲华举措的直接受益者。
香港当前的困境很难在短期内得以快速解决。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如零售和旅游业的前景将继续充满挑战。较低的消费和生产力引起的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较高的失业率。情绪恶化也意味着企业可能对投资采取观望态度,从而给商业活动施加压力并助长恶性增长周期。
今后,美国在与中国的经济竞争中需要采取一种从根本上不同的方式,要既能增强美国技术和金融实力,又能直接对抗中国的敌意活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者,但美国仍可以与之展开正面竞争。不过,美国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战略。
中国在巴基斯坦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确实存在挑战。在走廊建设之初,巴基斯坦国内各省就对走廊的线路存在分歧。中巴经济走廊可以看作是两个不同政治体系的融合。对于中国而言,它很难接受巴基斯坦媒体和政党对待走廊项目的方式。巴基斯坦也确实面临着债务风险。
北京可能正试图通过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新机构和机制来重塑亚洲地区秩序,而中国在缅甸所扮演的“和平建设”角色就是这点的一个说明案例。中缅关系反映了北京参与邻近地区外交和安全事务的能力和意愿,这种能力和意愿正不断加强。
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新的调查发现,公众对中国的经济地位大多持积极看法,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他们自己国家是件好事,并且相信中国将对他们国家的经济事务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虽然新兴经济体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满情绪。
显示 103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