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中国大湾区的中小企业对该地区经济抱有强烈期待,并计划在该地区进行长期投资。
投资者认定中国重新开放的做法有助于重振规模达到约17万亿美元的这一经济体,并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从1987年到2022年7月,大型数字平台收购了不同经济领域的1149家公司。欧盟委员会只审查了其中21起并购,因为大多数并购没有触发欧洲层面并购监管审批的营业额门槛。这表明执法力度不足。
本文对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迄今为止的工作进行了评估,并对该委员会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能如何发展提供了见解。
为确保足够快速地脱碳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每年必须增加约2%。这一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将需要由公共资源提供,这加剧了疫后高赤字后的财政整顿需求与增加投资需求之间的紧张局势。
本文提供了中亚和西亚中小微企业数据和分析,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支持这些企业发展。
本文介绍了2022年终结的五大金融趋势:廉价资金终结、长期牛市死亡、资本蒸发、资本价值胜于增长、加密货币(再次)内爆。
香港地区2023年的经济或强势回归,有可能逾10年来首次超越新加坡。
2022年,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应对物价飙升。在未来一年,这种情况几乎肯定会有所改善,但经济增长将会付出严重代价。
经济增长重回首要位置。中国的国内消费有望得到恢复和提振。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北京将为居民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较快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
印度经济今年将明显放缓。根据印度政府的最新估计,到3月31日结束的2022至2023财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7%。而上一财年记录的增长为8.7%。
虽然亚太地区人口结构仍然多样化,人口转型的速度和开始时间各不相同,但所有国家迟早都会经历人口老龄化。这些变化正在影响未来的工作。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机构面临的改革压力越来越大。本文评估了改革的前景,包括建立替代机构的前景。报告考虑了几个关键领域——医疗保健、气候政策和数字基础设施——并提出了变革建议。
欧盟坚持认为碳边界调整机制只会对贸易产生最低限度的影响,同时还会推动进一步的气候行动。
作者认为,英国与欧洲建立更好关系的务实之路应该包括三个阶段:正常化、构建和重新构想。
在2022年,科技公司的运气似乎用光了。美国最大公司标准普尔500指数自1月以来已经下跌了五分之一。但数字公司受到的打击更大,以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价值。
欧美之间需要进行“宏大的谈判”和适当的妥协,以便在大西洋两岸达成一个真正协调一致的贸易和气候议程。这需要解决碳核算、补贴和绿色技术采购等棘手问题。还有必要深化贸易和商业议程,致力于应对供应链挑战,缓解贸易刺激因素,并从以往深化贸易的努力中寻求可行合作。
《经济学人》整理了34个主要是富裕国家的5个经济和金融指标数据——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广度、股市表现和政府债务,根据每个经济体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排名。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尽管面临外需放缓与扩内需方面的挑战,但中国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物价有望保持温和,财政、货币等政策配合精准发力,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全球少有亮点之一,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中国市场走势偏乐观。
显示 12819 条中的 2441 到 2460 条结果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潮涌新疆70年 丝路新程:立体通道联通亚欧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