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遏制中国影响力的美国总统拜登周一在东京倡议成立一个新的经济合作框架。但是华盛顿对依赖中国经济的亚洲国家在贸易上未作任何让步。
美国打算在亚洲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目的是孤立中国。这对出口导向型国家有副作用。
随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供应链恢复已成为美国及其盟友一项优先政策。供应链问题也提升了新兴经济体形象,新兴经济体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替代中国的生产平台。本文调查3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安全政策发展情况: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相当大关注,包括在欧盟紧密贸易伙伴之间。CBAM是欧盟计划对部分碳密集型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边境关税。欧盟CBAM的动机是减少其他国家搭便车行为,并减少碳泄漏。
印度并不是中国的替代品。一个问题是,世界经济规模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印度GDP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小得多。持续9%的年增长率将极大改善印度人的生活,并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平衡产生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将以印度为中心。
过去十年,印度经济增长已经超过大多数其他大国,但这被一种失望感所掩盖。印度既没有出现让东亚富裕起来的制造业热潮,也没有建立足够多大公司为发展筹集资金。分散的市场和非正规企业创造的好工作机会很少。然而,随着该国摆脱新馆肺炎疫情,出现了一种新增长模式,其中本土技术是关键。
各国央行正与一代人以来最严重的通胀作斗争,它们正在逆转过去10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尽管股票价格在美联储加息后大幅上涨——这明显是因为美联储没有更快地收紧银根——但金融市场一直在痛苦地调整,以适应货币紧缩的现实。
日元下跌可谓险峻,这背后存在深层次因素。最重要的是,日美之间的利率差距不断扩大。持有美国债券比持有日本债券能赚到更多钱,投资者已经冷落后者,抑制对日元的需求。
数十年来一直上涨的股市如今正在走下坡路。这或许只是开端,我们似乎正面临根本趋势反转的局面。
拜登就任总统后对亚洲的此次首访很乏味。总的来说,就是那种对美国“东线”伙伴和盟友队伍的例行巡查,看看谁能为美国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出多大的力。
美国在如何发展亚太地区关系的问题上仍处于混乱状态。“转向亚洲”的意图或许是真诚的,但其似乎不断地被其他地方的紧迫事务分散注意力。
正在日本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23日下午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不过由于IPEF并不包括下调关税等在成员国之间推进自由贸易的机制,有观点指出,现在还看不到加入该框架的好处。
本政策简报着眼于欧洲在2050年前实现气候中和、完成其2030年目标以及摆脱俄罗斯能源进口所需的投资。随后,它分析了欧盟财政规则如何阻碍此类投资,并草拟了对规则的改革,以使其与净零排放目标兼容。
印度经济的考验和转型具有史诗般性质,让人想起19世纪的美国。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在形成,使企业能够从规模经济中成长。
美国总统拜登计划于2022年5月底访问日本,预计将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是拜登政府对该地区经济政策的核心。该框架是自特朗普政府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来,美国首次尝试建立一个大规模、多边、以亚洲为重点的经济战略。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是非洲第一个有关深度融合的大规模协议,涵盖服务、投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和数字贸易等领域。该协议下的监管框架与欧盟监管框架的融合将对欧洲公司在非洲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欧盟应通过加强与非洲集团的合作来应对协议带来的变化。
作者使用所谓的Kaya恒等式对降低GDP排放强度的历史表现与绿色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简单的定量评估。然后,作者回顾了关于“去增长”和绿色增长的文献,并讨论了它们最重要的论点和建议。
德国政策制定者选择在未来几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但他们也应专注于支持措施,在德国创造真正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高技能劳动力。
从中期看,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可能是一个更现实、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高于俄罗斯卢布。此外,中国可以通过其广泛的全球贸易联系促进CIPS的使用,最终建立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不同多边支付系统。
本文从对中低收入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角度,考察最近的“包容性框架协议”( IF协议)的实质,发现该协议只对少数富裕国家有利。本文探讨中低收入国家最初希望从税收协议中获得什么,以及它们的要求和期望在最终的IF协议中未能找到共鸣的地方。
显示 12819 条中的 3241 到 3260 条结果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潮涌新疆70年 丝路新程:立体通道联通亚欧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