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日越三边合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走廊等关键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提升全面经济增长的区域协商特征。换句话说,印度、日本、越南三国合作必须建立在协商机制的基础上,遵循东盟合作框架,补充该地区所追求的包容性。
由于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人们必须改善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最佳实践,以实现粮食安全。这需要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以便在高影响力的优先领域扩大气候智能型农业活动。
各国和各地区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正在重新配置世界现存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该倡议正迅速从一种拼凑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发展成为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替代国际体系模式。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肯定会证明这一现实。
在亚太地区灾害爆发频率越来越频繁和破坏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地区国家政府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灾害反应措施,不仅需要挽救生命与提供救济,还可以为家庭和企业恢复元气创收机会。鉴于人们需要筹集额外的资金来支持救灾活动,政府应该考虑收税。
从长远来看,中美日三国目前的这种三边关系是否会出现重大变化还很难说。一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核保护伞及两者间的安全关系保障了两国关系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崛起是否会让日美同盟变得更加紧密则取决于中国对它们构成的威胁。
本文强调了服务业在支持整体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发展服务业对于支持经济参与生产网络和促进产业升级都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提供了对东盟国家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见解,东盟国家可以通过支持整个地区的更广泛的服务业整合来受益。
“16+1合作”机制进入第七个年头,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自信心的担忧日益加深、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欧盟与中国的接触更加谨慎,现在是时候从中国和中东欧的角度评估这个机制的有效性了。本文旨在评估“16+1合作”机制的基本原理、演变和结果,同时也对该机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非洲总体进展和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等紧迫挑战,是非洲地区形势座谈小组关注焦点。讨论到的解决办法包括:区域合作对于解决脆弱性的作用、数字化对释放非洲经济潜力的作用,以及让妇女和青年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北京方面经济治国方略的基石。在该倡议庇护下,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一个由中国资助的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世界更加互联互通。亚洲及其他地区基础设施需求非常庞大,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倡议,它是推进中国地缘政治雄心的核心工具。
本文有两大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分析2001年至2017年间韩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结构,并提出扩大与中国贸易的措施。本文的第二个目标是为韩国以及中日韩三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跨境电子商务和内容产业方面提供政策启示。
2011年以来,中国在越南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地域分布和投资领域也有所增加。虽然中国对越南的投资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有人抱怨中国的这种投资的技术含量低,使用过时技术,且存在价格转移和延误的情况。
金融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有可能促进经济和金融发展,同时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和更高水平的收入平等。本书调查了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国家评估影响低收入家庭和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的因素的经验。
本文旨在为东盟应对金融一体化提供建议。基于对东盟金融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讨论,本文认为,东盟成员国应继续发展资本市场,以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近期,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的《非洲脉搏》,这是一份两年一期的出版物,强调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宏观经济趋势。2019年的特别章节侧重于利用数字经济消除非洲贫困。这一章节概述了非洲数字渗透的现状、仍然存在的差距以及实现世界银行“全非洲数字经济登月计划”的潜在增长效益。
观察北京街道上的汽车,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拥有汽车工业:路虎车的数量看起来超过了哈弗、长安和比亚迪牌汽车的总和。大众和丰田牌车十分常见。当人们将注意力放在马路上缓慢行驶的车流时,肯定很难想象中国的汽车工业会进一步扩张。中国政府的计划将证明这种印象是错误的,中国将驶出汽车慢车道。
由于英国即将在2019年10月31日之前脱离欧盟,它正在寻求提高自身的全球影响力和利益,包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英国将该地区视为经济机会的来源,同时也将其视为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安全挑战。英国希望在脱欧后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由于担心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张和所谓的“债务陷阱外交”,澳大利亚似乎陷入困境。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活动与它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行为没有太大区别。有证据表明太平洋岛国知道它们在做些什么,而中国在此地的活动更多地是受经济驱动而不是地缘战略利益。
在战略公开信中,欧盟称中国“是追求技术领先地位的经济竞争者,也是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系统竞争对手”。的确,意中签署谅解备忘录引起了激烈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它使意大利在充当对话伙伴方面占上风。意大利是否会担任这一角色还有待观察。
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加快以及中美关系紧张,北京无疑将调整与英国的双边关系,并重新评估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及布鲁塞尔的伙伴关系的价值。作者认为,中国希望与英国建立双赢关系。
中国和欧洲正面临着类似的全球挑战: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稳定和国际秩序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威胁。在共同的全球威胁下,中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中国真诚希望欧洲保持强大、向前发展、和平稳定。中国人从未将欧洲视为一种威胁。
显示 12797 条中的 7801 到 78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